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士,探亲假快到期时,她却给医院写信说不回去了,医院以党性要求她回去,谁料,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1980年代,中越关系紧张得很,尤其是边境线上,打打停停好几年。老山是云南边境的一个战略要地,1984年到1988年间,这儿几乎天天有战事。部队在前线拼杀,伤员一批批往后送,医疗队就成了救命的关键。医护人员不光要技术硬,还得有胆量,毕竟战地那环境,谁都怕。可就是这么个地方,吸引了刘亚玲这样的人。 刘亚玲,陕西西安人,1963年生的,23岁那年已经是文山67医院的护士。她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本来能去大城市医院,可她偏挑了离战场最近的文山。她一直有个想法:后方救人不够,得上前线才行。1986年4月,47集团军某师要去老山轮战,路过文山,她瞅准机会,以探亲为由请了一个月假,跟着部队就上了前线。医院那边还蒙在鼓里呢。 到了老山前线,她被分到营连救护所。那地方条件差得要命,设备少得可怜,伤员却多得忙不过来。她没喊过累,每天就是清理伤口、止血、缝合,忙得连轴转。一个月下来,她救了不少战士,眼看着假期要到期,医院来信催她回去。她一看前线还这么乱,哪舍得走?干脆回信说不回去了,想留下来接着干。 医院领导一看这信,急了。后方也缺人啊,她这一走,工作咋办?他们回信特严肃,说这是纪律问题,党性原则不能丢,要求她立刻回来,不然就得处理她。刘亚玲收到信,心里明白医院的难处,可她更觉得前线战士的命不能等。她咬咬牙,写了封回信,意思很清楚:前方救人要紧,哪怕开除她党籍,她也不回去,除非死了被抬回去。 这话听着挺硬,其实是她信念的体现。她不是故意跟医院对着干,而是真觉得战士们更需要她。那时候,前线每分钟都在抢命,她觉得自己走了,就是扔下那些伤员不管。她这性格,从小就这样,认准的事儿就不回头。医院领导后来也没真开除她,可能也觉得她这股劲儿挺难得。 刘亚玲这事儿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都佩服她这胆量和心肠。1987年1月,她在一次战斗中还受了伤,腿被弹片划破,可她包扎一下就接着干。战后统计,她在前线待了两年多,救了130多个伤员。1987年,她被评为全军英雄模范,还得了个一等功。后来她回第四军医大学深造,成了西京医院的医生。2005年退役后,她在西安农村开了家医院,专门帮穷人看病。2020年疫情,她还捐物资支援前线,60多岁了还在岗位上。 刘亚玲这人,没啥豪言壮语,就是实打实干事儿。她不是为了名利,就是觉得救人比啥都重要。她这选择,当时看着挺离谱,现在想想,其实挺值得敬佩。战场上缺医少药,她去了就是雪中送炭。医院那边的纪律要求也没错,可她用行动证明,有些时候,救命比规矩更紧急。 说真的,刘亚玲这故事听着挺燃的。一个23岁的女护士,愣是顶着压力上了前线,还敢跟组织硬刚。她不是不讲纪律,而是把人命看得更重。她后来也没啥抱怨,默默干了一辈子医。这份坚持,一般人真做不到。你要问她为啥这么拼,可能她自己也说不清,就是心里那股劲儿吧。
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
文山聊武器
2025-04-29 18:18:10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