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上高会战正处胶着状态,敢死队长吴尚志一刀割破左手食指,写下七字血书:誓死保卫神圣土!然后趁着夜色,带领40名敢死队员直捣日军指挥部。
1916年,在浙江省平阳县(现苍南县)龙港镇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里,吴尚志呱呱坠地,这个小镇临海而建,世代商贾云集,却也因此常常遭受海盗和军阀的侵扰,也许正是这种环境,塑造了小吴尚志坚韧不拔的性格。
五岁那年,吴尚志背起书包,迈着小步子走进了学堂,聪明伶俐的他很快就在班上脱颖而出,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家道中落的吴家,再也无力支撑小小少年的求学之路,眼看着同窗们继续前行,吴尚志却不得不辍学回家。
离开学校后,14岁的吴尚志接触到了地下革命组织,1930年11月的一个深夜,少年吴尚志悄悄离开家,加入了浙南红军游击队,成为一名秘密联络员。
从此,吴尚志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他穿梭于敌人的眼线之下,为红十三军送信传递情报。
这份工作危险而又神秘,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每一次任务,都可能是生与死的较量,但年轻的吴尚志却乐在其中,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1932年,组织上考虑到部队缺乏有军事管理知识的人才,派吴尚志去考黄埔军校,16岁的吴尚志,带着对军事的憧憬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第10期军训班。
在黄埔的日子里,吴尚志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军事知识,枪械、战术、指挥,每一门课程他都全身心投入,特别是在射击训练中,吴尚志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不仅枪法精准,更能做到左右开弓,这种双手射击的能力,在当时可是十分罕见的。
毕业后,吴尚志被分配到三军区军训团担任射击教员,他的枪法和教学能力很快就得到了长官们的赞赏,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吴尚志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保家卫国的队伍中。
1941年3月,吴尚志所在的第三军区直属教导营奉命支援上高战役,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妄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面对强大的敌人,吴尚志和他的战友们昼夜不停地构筑防御工事。
就在战斗即将打响的前夜,吴尚志得知日军指挥部就在距离阵地不远的地方,他向营长请缨,要求带领敢死队去偷袭敌军指挥部。
获得批准后,吴尚志用军刀割开左手食指,鲜血淋漓中写下"誓死保卫神圣土"的誓言,这个刀疤,此后永远留在了他的手指上,成为他一生的勋章。
夜晚吴尚志带领40名敢死队员悄悄潜入敌营,他们小心翼翼地剪开铁丝网,避开巡逻的哨兵,成功摸进了日军指挥部。
当时的情景,吴尚志终生难忘,趁着敌人熟睡,敢死队发起了突然袭击,枪声、爆炸声和惨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在这次行动中,吴尚志亲手击毙了多名日军将领,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日军的指挥系统已经瘫痪,这次成功的偷袭为上高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在随后的战斗中,吴尚志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友的牺牲,800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100人。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吴尚志都会痛苦地抱头痛哭,那些没有留下姓名就永远长眠于此的战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吴尚志的双腿不幸被日军的化学毒弹击中,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感染让他的双腿肿胀到了大腿根部。
医生建议截肢,但倔强的吴尚志坚决不同意,最终,在同盟军医院的救治下,他幸运地保住了双腿,这次经历也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日后的人生转折埋下了伏笔。
抗战胜利后,吴尚志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中校参谋,后来又被推荐为京沪杭卫戍总司令部少将参谋,1947年,他还有幸在上海与时任"国民政府驻上海经济督导员"的蒋经国共事一年,这段经历让吴尚志对政治和经济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1948年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吴尚志的人生轨迹,当时,一场严重的流感肆虐上海,吴尚志在警备司令部陆军医院检查工作时,亲眼目睹了每天都有上百名患者死亡的惨状,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他,让他萌生了从医救国的想法。
于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吴尚志毅然放下了军装,回到温州开始学习中医,从此,他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报国之路,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吴尚志救死扶伤,为无数病患解除了痛苦,也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2015年,已经99岁高龄的吴尚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当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戴在他胸前的那一刻,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奖,更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所有抗日英雄的致敬。
2018年4月,102岁的吴尚志在上海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