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周恩来走在大街上,一个小孩热情地跑了过来,喊了句周伯伯,可谁知周总理听完后没有说话,只是摸了摸他的头,马上转身离开了!
76岁高龄的吴兆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回想童年时,他随著父母迁往上海姑姑家,一日在胡同玩耍,忽见周伯伯面熟,他欢喜地向周伯伯打招呼,周伯伯却拍拍他的脑袋,一言不发地离开。
回到家里,将这件事情跟老爸说了一遍,老爸直接带着全家搬走了,直到解放后,他的父亲才告诉他,这是为什么。
以周恩来的地位,身边肯定有无数间谍,如果被人发现,周恩来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自己的家人也会被曝光。
他的父亲,就是吴克坚,也就是地下组织的领导者,有“不败的红色特工”之称,他于1900年生于湖南,本名吴黑撑,父亲是一位剃头匠。
他中学毕业后,就在本地做教师,24岁那年,受到组织的影响,参加了中共,吴克坚这个名号,也就是从那以后,慢慢流传开来。
吴克坚加入共产党后一年,先后在长沙、武汉等地工作,但武汉的活动败露,所有人都逃得无影无踪,吴克坚不得不逃往上海,直到1929年,吴克坚才被派去向周恩来传递消息,而且开始隐藏自己的行踪。
按照上级的指示,吴克坚必须伪装成一个商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共产党接触,所以他带着自己的父母和女儿,来到上海,帮助他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自己住的房子,也成为了中央政治局的议事大厅。
1930年,中共中央在上海法租界开办了一期电台训练班,共有十六名学生参加,由吴克坚负责筹措经费。
培训班成立的很隐秘,对外宣称是电力公司,一切都很正常,但到了12月中旬,五六个侦探找上门来,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吴克坚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二楼有一道信号,就急匆匆地跑了回来,有20人被抓,但却没有一个人泄露秘密。
1930年,吴克坚主持社站的财务及行政事务,第二年,顾顺章被捕并且叛变,出卖了很多党的秘密,包括吴克坚在内的所有人。
幸亏党中央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里安插了眼线,及时通知了吴克坚他们,让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迅速撤离。
1936年,吴克坚以总经理身份,前往巴黎宣传《救国时报》,而吴克坚则借此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支持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中央原想让吴克坚到美国担任《先锋报》的负责人,但遭到他的拒绝,并坚持认为,在国家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能尽一份力,就会尽一份力。
因此,1938年年初,中共中央紧急召回吴克坚,任《新华日报》主编,国内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布置情报网络,派遣吴克坚前去。
这是中共在上海扎下根来的头一步棋,那就是在不靠别人帮忙的情况下就能把它办好。
1946年的夏季,吴克坚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上海,谁也没想到,吴克坚竟然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吴克坚又在上海设立了4个地下广播站,共送出977封电报,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区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1949年5月,此时,正是解放前夕,上海一片混乱,蒋介石为逃往台湾,给毛人凤下了一道密令:凡是在台湾有政治影响的民主人士都带到台湾,如张澜和罗隆基等不肯去,就把他们杀死。
周恩来打电话给吴克坚,要他保护好宋庆龄,张澜,罗隆基,而且张澜,罗隆基都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控之下,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怎么营救?
吴克坚想了想,还是先攻破敌人的防线,再动用自己的人脉,最终选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杨虎,也就是所谓的“国民党监察委员”。
别看这个叫杨虎的家伙没什么本事,但他本身就是上海青帮的老大,其姑爷和他的那些老部下,如今都在上海军区担任着重要职务。
吴克坚找过杨虎好几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杨虎见吴克坚态度诚恳,也就同意“帮忙”。
按照杨虎的吩咐,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三大队的副大队长严进文,受命对张澜、罗隆基处以极刑,并以上面要求调走为借口。
吴克坚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直奔虹桥疗养院,营救张澜与罗隆基,这一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在那个时代,像吴克坚一样的地下工作者,有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只为新中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