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河北邯郸,100岁老兵李文廷,去体验部队新式枪械,虽然走路都走不稳了,可拿起枪的那一刻,手却无比的稳健!士兵询问:这个枪比当年的枪,先进还是落后?李文廷一句话,却令在场的人集体破防!网友:拿起枪的那一刻,爷爷瞬间年轻了起来! (信息来源:2025-04-04 人民日报——“以前我们用的武器,都是抢的敌人武器!”100岁老兵李文廷,现场体验部队新式枪械) 时间飞逝,一百年的岁月变迁,在一个老兵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他拄着拐杖,身形佝偻,步履蹒跚,岁月在他脸上雕刻出深深的皱纹,当他吃力地拿起一把最新型的步枪时,原本颤抖的手出人意料地变得稳定,曾经深邃的眼中闪耀出坚定不移的光彩。 百岁老兵李文廷的故事,像一首壮丽的史诗,充满了战火的硝烟和无私的奉献,他生于1925年,亲眼目睹了中国从饱受磨难到走向繁荣的伟大转变。 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展现了一位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47年,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保护家园和家人,李文廷告别了刚出生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加入刘邓大军,踏上了前往大别山的漫长征途,行军途中条件艰苦,经常只能吃柿子拌糠面充饥,九双草鞋都磨破了底,但他始终默默承受。 有一次,部队在行军途中与敌军遭遇,炮弹在他们附近爆炸,硝烟四起,情况万分危急,李文廷和战友们迅速跳进弹坑躲避,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为了阻止敌人的物资供应,他们采取了破坏津浦铁路的行动,紧接着便迅速转移,目标直指大别山区。 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李文廷经历了太多次命悬一线的时刻,关于渡江,他曾回忆说,当时江面浓雾很重,木船艰难地在雾中行进,敌人的子弹不时飞掠而过,炮弹也接连在船边爆炸,激起冲天的水花。 即便身处如此凶险的境地,他与战友们毫无惧色,心中唯有必胜的信念,他们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关乎命运的战役。 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骤起,李文廷再度挺身而出,响应祖国的召唤,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义无反顾地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临行前,他心中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已做好了付出生命的准备,朝鲜战场的环境异常艰苦,志愿军的伙食非常简单,通常只有干豆腐、山药片和干豆角等食物。 李文廷因营养匮乏而罹患夜盲症,敌军飞机轰炸、炮火封锁屡见不鲜,然而,为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他曾经仔细计算炮弹爆炸的间隔时间,抓住两次爆炸之间的短暂空隙奋勇冲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险象环生。 面对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说,一旦投入战斗,恐惧就被抛在脑后,国家面临危难,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保卫和平,守卫祖国,也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1955年退伍回到家乡后,李文廷立刻加入了家乡的建设热潮,他带头修整农田,帮助村民们挖掘水窖解决用水问题,还参与修建河坝,防止水患,李文廷始终像一名真正的老兵一样,主动承担村里的清洁工作,积极参与村委会的各项事务,热心帮助乡亲们,全心全意为家乡服务。 李文廷九十多岁高龄时,开启了人生中的一个“新角色”,义务进行红色教育宣讲,他走进马布小学,为孩子们生动讲述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 他还经常在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将那段充满英雄故事的历史,传播给更多的人。 即使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他还是坚定地说:“只要我还对社会有点儿用,我就要坚持到最后,”他认为,只要自己还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就要一直努力下去,纵然身体状况不如以前,为社会奉献的心意却丝毫未减。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付出,始终记得最初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记住他的事迹,并且将他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像李文廷这样的老战士还有许多,他们曾经为了国家和人民奋力拼搏,贡献巨大,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会一直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打仗没有比这痛苦的事了,回去怎么向领导说,怎么见战友的亲人!一位俄军战士被无人机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