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马路谈朋友 1978年,时年32岁的上海市民裴元庆得到了新生──曾因读了一位好友评点时政的文章而身陷囹圄的他,在这一年得到平反;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姑娘刘雯静。 第一封情书让裴元庆绞尽脑汁。为怎么称呼对方,他犹豫了好久。按照之前的惯例,就算是写情书,抬头也只能称呼尊敬的某某某同志。“文革”期间,情书上更是千篇一律的“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此致崇高的革命敬礼”之类的话。 最终,裴元庆写信时大胆以“雯静”相称,甚至提出,等雯静晚上下班后,相约在一座小桥旁见面。 那时候他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在当时,男女青年私下约会是一件被很多人看作堕落、无耻的事,谈朋友像搞地下活动,女青年坐在男朋友的脚踏车书包架上,一见前面有人,赶紧下车,低头红脸很尴尬。 裴元庆和雯静在公园里约会,手拉手轧马路。“轧马路谈朋友”这句话在那一年的上海流行起来,马路上的恋人们像春天的小草一样疯长……
轧马路谈朋友 1978年,时年32岁的上海市民裴元庆得到了新生──曾因读了一位
韩玄的过去
2025-04-06 09:55: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