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的现象,本质上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上升,进而推动了超市物价的大幅上涨。例如,中国制造的电视机、日用品等因关税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涨,消费者为了在关税进一步提高前购买到商品,纷纷开启囤货模式。
疫情和国际局势等因素导致美国供应链中断或不稳定,商品的生产和运输受到阻碍,供应减少,推动了物价上涨。美国长期的高通胀率导致民生成本上升,物价普遍上涨。食品价格同比增长9.4%,生活必需品价格屡创新高。
物价上涨使得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生活压力增大。如一位加州网友表示,以前买瓶意大利矿泉水5刀,现在关税加1刀,生活成本明显提高。
消费者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开始改变消费行为,如减少非必要消费、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等。中国商品因其物美价廉,成为消费者抢购的对象,从电子产品到日用品,中国商品在超市货架上被一扫而空。
由于担心物价继续上涨,消费者出现恐慌性囤货现象,从大学生、全职妈妈到企业高管等各阶层民众都参与其中,导致超市部分商品出现短缺。
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担忧,导致美股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指数较去年12月的纪录高点下跌超过20%,正式进入技术性熊市。摩根大通分析师将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上调至60%,美国经济也面临衰退风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会导致失业率飙升、通胀恶化、经济衰退。
关税政策增加了企业的进口成本,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这将加剧物价上涨的压力。
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消费者和经济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消费者面临着生活成本的增加和消费行为的改变,而经济则面临着股市暴跌、经济衰退风险增加等问题。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质疑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