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的改稿经验分享 作者:李建宇 在文学创作的漫漫长路中,我与众多怀揣梦想的文学爱好者一样,始终在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初涉写作时,改稿对我而言犹如一团迷雾,常常让我不知所措。但随着写作与修改的实践逐渐增多,我慢慢摸索出一套契合自身的方法。我深知许多朋友在改稿时同样会陷入困境,因此,希望借这次的亲身经历,将我在改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 某个冬日,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窗户,发出尖锐的呼啸。我在宿舍里,透过蒙着雾气的玻璃,望着被阴霾笼罩的天空,心中莫名涌起一股不安。就在这时,女儿焦急的电话打了过来——她放学时竟把钥匙忘在了学校,无法进门。彼时,我手头的工作堆积如山,根本无法脱身回家。无奈之下,我只能联系孩子奶奶,拜托她乘公交送钥匙。 在公交站台,奶奶踮着脚,脖子伸得像天鹅一样,目光紧紧盯着公交车驶来的方向。每一辆车的轮廓刚出现在视野中,她的眼睛就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然而,一辆辆公交车都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还未等奶奶靠近,车门便被汹涌的人潮堵得严严实实。不知等了多久,奶奶终于挤上了车。狭小的车厢内,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她被挤得东倒西歪,身体像风中的落叶般摇晃。等下车时,奶奶早已腰酸背痛,疲惫不堪。 目睹这一幕后,我深感有必要让女儿铭记这次教训。于是,我以私信的形式给她写了一封信,并将这段经历整理成文章。文章旨在通过这件小事,让女儿明白:生活中的疏忽,即便看似微不足道,也可能给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如今她已步入大学,应当学会未雨绸缪,妥善安排事务,避免重蹈覆辙。 为了让文章臻于完美,我逐字逐句地进行斟酌,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我时而为一个词绞尽脑汁,时而为一句话反复琢磨,对文章前前后后进行了二三十次修改。当时,我自认为文章已经无可挑剔,便信心满满地投稿到太白县作家协会主办的纯文学微信公众号“慢城文苑”。然而,当文章发表后,我静下心来再次品读,竟发现存在两处明显的重复问题。一处是对奶奶挤公交送钥匙过程的描述出现冗余,另一处则是在阐述珍惜时间的观点时表达累赘。 这一发现让我懊悔不已,同时也让我想起结识的一位文友。他本职是高三语文老师,在文学创作和稿件修改方面颇有心得。此前交流时,他曾悉心叮嘱我,稿子写完后,切勿急于投稿,要反复修改、仔细推敲,直至自己完全满意。他还特别强调,将文章录音后反复聆听,许多语句不通、逻辑混乱的问题便会一目了然。可惜,那时的我并未将这番话放在心上。如今亲身经历,我才深刻领悟到他的良苦用心。倘若当初我能按照他的建议,将文章录音多听几遍,或许就能提前发现这些问题,避免文章发表后留下遗憾。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写作绝非一蹴而就。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我在改稿过程中总结的几点实用方法。首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客观审视文章,确保内容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其次,大声朗读文章,借助语感发现拗口或不通顺的地方;最后,把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改,这样往往能以全新的视角发现问题。 我明白,在写作的广袤天地中,我依然是一名不断探索的学习者,这些经验也只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沉淀下来的。希望我的分享,能为同样在写作道路上拼搏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启发。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一次次的写作与修改中,积累经验,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的改稿经验分享 作者:李建宇 在文学创作的漫漫
马休生活
2025-04-06 17:46: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