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年,孙权自称吴王,满心欢喜的大宴群臣,可当大家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孙权突然拔

品古观今呀 2025-04-07 09:23:50

222年,孙权自称吴王,满心欢喜的大宴群臣,可当大家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孙权突然拔剑指向虞翻对众人说道,我今天就要杀了他。 孙权之所以如此动怒,主要在于虞翻的性格使然。 那天原本是大喜的日子,孙权也十分高兴,与手下的大臣同乐,频频向吴国重臣敬酒。 一般的大臣都毕恭毕敬的应和孙权,唯有虞翻,颇有魏晋狂士之风。 当孙权来到虞翻面前的时候,他立刻趴下装醉,丝毫不给孙权敬酒的机会。 等到孙权一离开,他立马又翻身起来,旁若无人的喝起酒来,丝毫不给孙权面子,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臣子们都感到十分的惊恐,唯有虞翻面不改色,端坐桌子面前。 眼看孙权就要刺向虞翻,身边的大司农刘基实在看不下去了,赶忙抱住孙权,劝说道:"大王今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谁知之?" 孙权不为所动,但是也停下了脚步,面色不善的盯着刘基。 刘基只好继续说下去:"大王您向来以包容而闻名于世,因此天下的贤才才会如过江之鲫一样来投奔,如果今天您杀了虞翻,岂不是一下子功败垂成了吗?" 孙权反问道:"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个虞翻又能如何?" 刘基继续说道:"正因如此,曹孟德所以遭受了天下人的非议,大王您要比肩尧舜,又怎么可以和曹孟德一样呢?" 孙权听罢转怒为喜,免去了虞翻的死罪,并且下令,从此以后自己在酒后说要杀人,都不要执行。 虞翻虽然躲过一劫,但他丝毫没有悔悟的表现,而是一如既往的率直。 魏国将领于禁被俘虏之后,辗转来到了吴国,孙权十分尊重他,又一次骑马出行,邀请于禁和自己同行。 于禁也丝毫不客气,与孙权并行,虞翻看见了之后,斥责于禁说:"你不过区区一个俘虏,有什么资格和我们主公齐头并进呢?" 说完,就要拿着鞭子抽向于禁,孙权赶忙制止,但是也不让于禁和自己并行。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孙权想要释放于禁回到魏国,以表达自己的善意。 虞翻又站出来劝谏:"禁败数万众,身为俘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不如斩之,以示为人臣有二心者。" 孙权不听,执意要释放于禁,等到送别时,虞翻冷着脸对于禁说:"你不要以为我们吴国没有人才,只不过是我的谋略没有被采纳罢了"。 于禁回到魏国后,虽然讨厌虞翻,但还是如实在魏文帝面前赞誉他,使魏文帝对他十分好奇,常常为虞翻设立虚座。 虞翻虽然为孙权索厌恶,但是他的才能让孙权都为之折服。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得手之后,孙权让虞翻占卜吉凶,算出卦象之后,对孙权说道:"不出两天,关羽必然会被杀头"。 事实也如虞翻所料,孙权感叹:"卿不及伏羲,可以与东方朔比也。" 然而虞翻却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非常喜欢喝醉,并在酒后放荡不羁,直言不讳。 有一次,虞翻喝醉酒之后,听见孙权和张昭辩论神仙之事,虞翻摇摇晃晃的走到张昭和孙权面前,指着二人说到:"你们都是死尸,还辩论什么神仙,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神仙。" 孙权听后,回想起虞翻此前的种种行为,再一次愤怒,决定将他流放到偏远地区的交州,眼不见心不烦。 虞翻抵达交州之后,还是认真的回想起自己的过往:"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 认为自己就应该长期流放在偏远地区,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可以交谈,死后唯有青蝇吊客。 悔悟之后的虞翻开始去掉浮躁,准备认真办事。 当时辽东的公孙渊向孙权联络,孙权则向辽东求马,虞翻得知后认为此举不可行,最终会徒劳无功。 可惜的是虞翻远在交州,想劝谏又不敢,请求让交州刺史吕岱传话,但又被拒绝。 同时,虞翻又再一次被人中伤,流放到更远的苍梧郡。 孙权求马之事果然如虞翻所料,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大感后悔,感叹道:"如果虞翻在此,必然会劝谏我的,又怎么会遭受如此侮辱"。 之后,孙权派人去找回虞翻,不料他已经逝世,使者只带着虞翻的棺椁回到了会稽,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0 阅读:88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