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衰落了,犹太资本将转移到哪里?就这么说吧,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是印度。 这个国家的婆罗门等级制、民族割裂和人口密度,几乎完美契合犹太资本的底层需求。 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被废除,但实际运作中依然根深蒂固,婆罗门占总人口的5%,却掌握着全国40%的土地和70%的司法系统。 这种阶层固化形成天然的剥削链条,高种姓通过土地兼并、高利贷和垄断行业,系统性压榨低种姓。例如北方邦的农民借贷利率高达每月30%,而放贷者几乎全是婆罗门。 更关键的是,种姓制度与犹太教的“神选论”存在文化共鸣,两者都强调少数精英对多数人的支配权,这为资本介入提供了意识形态掩护。 印度有1652种语言、2000多个民族,宗教冲突常年不断,2012年阿萨姆邦的穆斯林与土著博多人冲突,导致41人死亡、20万人流离失所。 这种割裂状态让犹太资本可以通过“分而治之”策略渔利:支持某一群体对抗另一群体,在动荡中低价收购资产。 例如2024年古吉拉特邦印度教与穆斯林冲突期间,美国对冲基金Citadel趁机收购了当地30%的纺织厂,随后通过裁员和自动化将利润率从8%提升至25%。 人口规模更是犹太资本的“刚需”,印度14.4亿人口中,65%年龄在35岁以下,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但这种潜力背后是严重的贫富分化:前10%的人群掌握65%的财富,而底层50%日均收入不足3美元。犹太资本可以通过高利贷、消费贷等工具,将底层微薄的收入转化为金融利润。 不过,印度并非没有风险,2024年莫迪政府推出的《外资审批新规》,要求所有未签双边协议的国家投资必须经过政府审查。 这导致以色列OurCrowd对印度AI企业Techna的500万美元投资,审批流程从3个月延长至18个月。更致命的是,印度本土财团的崛起正在挤压外资空间。 信实工业集团通过“数字印度”计划,控制了全国60%的互联网用户数据,迫使谷歌、Meta等企业与其成立合资公司。 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让犹太资本难以像在拉美那样完全掌控经济命脉。 相比之下,东南亚和中东虽然也有潜力,但都存在硬伤,越南人口仅1亿,且政府对外资监管严格,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被美国加征46%关税后,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暴跌至50%。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虽有3.4万亿美元规模,但投资方向集中在基建和能源,对金融投机兴趣不大。而印度的14亿人口、割裂的社会结构和政策漏洞,仍让其成为全球资本“吸血”的最优解。 但正如历史所示,这种“吸血”模式终将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更剧烈的动荡,而这,或许正是犹太资本期待的下一个套利机会。
俄罗斯的命脉在哪?俄罗斯的命脉并不在俄罗斯,俄罗斯的死穴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只要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