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欧洲最近有点犯愁,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停火看起来遥遥无期,美国的军援越来越少,眼看着彻底要断了。欧盟开会开太多啥成果也没有,没辙,想了个叫“钢铁刺猬”的招,把乌克兰武装得像个刺猬一样,谁也惹不起。
这个计划主要有两点想法:
欧洲帮着买:替乌克兰采购更多弹药武器,特别是急需的防空导弹。
帮乌克兰自己造:投资发展乌克兰本土的国防工业。他们觉得这是最有效、最省钱的办法,能让乌克兰持续打下去。
为啥要帮乌克兰自己造呢?
乌克兰本来就有老底子(苏联时期就是武器生产大国),虽然独立后衰落了,但技术人才还在。开战后,乌克兰的国防工业发展超快,从想法到造出武器给士兵用,几个月就能搞定,比西方国家快多了。
产量猛增:去年造了100亿美元的装备,今年目标150亿,潜力更大(能产350亿),就是缺钱。据说本土生产已经能满足三到五成的需求了。
抗揍:工厂虽然老被俄罗斯炸,但很分散,炸不垮。
乌克兰现在能造不少好东西:
无人机:铺天盖地的小型FPV无人机(目标年产500万架),还有能打到俄罗斯境内的大型远程无人机(目标3万架)。
导弹:也在搞自己的巡航导弹(比如新“海王星”,射程1000公里)、弹道导弹,甚至“导弹无人机”。
电子战:技术很牛,据说比俄罗斯和西方的都厉害,能干扰俄军的炸弹。
传统武器:炮弹、自走炮(比如Bohdana)产量也在提高,又快又便宜。
当然,乌克兰也有短板:
有些核心部件(比如装甲车底盘)还得靠进口,所以需要和欧美公司搞合资(德国莱茵金属已经在乌克兰建厂了)。
防空系统太依赖西方,尤其是美国货,得赶紧自己研发(法国公司在帮忙)。
乌克兰国内投资环境不太行(法律、信誉问题),供应链也依赖中国零件(特别是无人机),欧洲得帮忙提供关键部件和技术。
怎么落实投资呢?
有个“丹麦模式”挺受欢迎:乌克兰说需要啥 -> 丹麦掏钱 -> 丹麦专家帮忙找靠谱的供应商并监督。效果不错,好几个欧洲国家都在学着用。
可惜的是...
提出这个“刺猬计划”的欧盟外交头头(爱沙尼亚前总理卡拉斯),想搞个400亿欧元的大计划,但在最近的欧盟峰会上没通过,被大大缩水,只批准了50亿买弹药。有人说她没提前做好沟通工作。没办法,欧洲就是这么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