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机刚靠近台岛,解放军果断行动,台媒惊掉下巴:居然拦截美机?据多家台媒综合消息,4月3日早上6点47分左右,一架美国军机在飞越台湾省恒春外海空域时,被解放军拦截并当场驱离。一些无线电爱好者截获了中美两军在空中的明码通话内容,其中火药味十足。
通话中,解放军军机向美军发出警告,指出美机已进入中国台湾省24海里区域,并质问“你的意图是什么”。然而,美机却拒绝回应,坚称自己是在“按照国际法在国际空域执行任务”。
但台湾媒体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甚至用“卑躬屈膝”都不足以形容。
他们在报道中宣称,解放军拦截美国飞机的举动,是在国际舞台上“强硬宣示对台海周边空域和海域的控制权”,是在用“军事手段挑战国际社会对台海现状的普遍认知”。
美军RC - 135W侦察机选择恒春外海这一特殊空域,其目的绝非单纯的“国际空域自由航行”。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区域距离解放军“海峡雷霆 - 2025A”演习核心区仅180公里,与山东号航母战斗群所在的巴士海峡构成三角监视点。
美军在此安排E - 3预警机协同行动,既能监视解放军潜艇的活动情况,又能刺探台军防空体系的反应能力,这种“一箭双雕”的侦察模式,五角大楼自2023年起已经进行了37次演练。
不过此次情况有所不同,解放军直接将拦截线推进至台岛24海里毗连区,歼 - 16战机通过国际频道发出质问,这本质上是对美国军事介入台湾问题的“法律战”的一次升级——既然美国一直强调航行自由,解放军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3条毗连区管制权进行反制,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让美军“国际空域”的狡辩显得毫无说服力。
台湾媒体的“卑躬屈膝式”反应,暴露出其政治立场的内在矛盾。当岛内绿媒把解放军的维权行动诬蔑为“破坏现状”,却对台军对美军抵近侦察的“默许态度”视而不见,这种双重标准就如同“小偷指责屋主锁门”。
台防务部门对美军侦察行动保持沉默,却在解放军维权时大肆炒作,这种“色厉内荏”的应对方式,和2024年台军F - 16V战机挂弹追踪解放军运 - 8反潜机却意外坠海的闹剧极为相似。
台湾当局妄图通过舆论操弄来博取国际同情,却没意识到当美军侦察机在台岛24海里外盘旋时,台湾早已成为美国收集情报的“挡箭牌”。
解放军常态化警巡范围从海峡中线推进至台岛24海里,意味着对台海空域的实际控制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歼 - 20隐身战机与空警 - 500预警机组成的“黄金搭档”,配合北斗卫星的厘米级定位,已经具备对美军侦察机的“降维打击”实力。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不得不承认,2025年一季度在台海获取的有效情报量同比大幅下降42%,这种技术差距不是靠增加侦察次数就能弥补的。
更为关键的是,解放军在拦截过程中展现出的战术克制——既没有像2016年南海“桶滚拦截”那样发生肢体冲突,也没有升级为2023年东海“箔条干扰”式的电磁对抗,这种“斗而不破”的掌控能力,恰恰证明了中国对台海局势的主导权。
当美国试图采用“切香肠”战术逐步掏空一中原则时,中国选择用“反切香肠”策略重塑规则:从突破台军所谓的“海峡中线”,到将防空识别区与台岛重叠,再到如今在24海里毗连区进行拦截,每一次行动都是对“台独”生存空间的精准挤压。
“小火慢炖”式的战略推进,既避免了给美国军事介入的借口,又持续瓦解“台独”势力的心理防线。
台湾媒体越是疯狂渲染“大陆威胁”,就越暴露出他们外强中干的本质——毕竟,真正害怕统一的不是台湾民众,而是那些靠制造两岸对立来谋取私利的政治集团。
历史的车轮必将碾碎所有妄图阻挡统一的幻想。当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在台岛东南完成战术部署,当东风 - 17高超音速导弹竖起发射架,当金门渔民自发为解放军演训船只指引方向,这些场景比任何外交言辞都更有说服力。
台湾媒体的喧嚣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事实,美军侦察机的挑衅也动摇不了14亿中国人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这场发生在恒春外海的空中对峙,不过是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向世界宣告:在台海这片属于中国人的土地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