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又开始抢购中国货了,这次真不是开玩笑,新关税一落地,美国老百姓就冲进超市扫货,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 美国老百姓彻底慌了。4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等关税刚生效,全美超市货架就被扫空——从电饭煲到拖鞋,从儿童玩具到智能家电,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被抢购一空。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新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美元,皮革制品、服装等品类价格涨幅超过10%。更讽刺的是,沃尔玛里60%的商品来自中国,而这些民生必需品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越南产能不足,墨西哥产业链薄弱,东南亚工厂连基础品控都难以保证。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18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时,就曾出现过类似场景: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后,美国大豆价格暴跌30%,猪肉滞销导致农场主破产,最终却是美国消费者承担了80%的关税成本。如今历史重演,只是这次更狠——关税覆盖范围从工业品扩大到全品类,连马来西亚产的魔鬼辣椒鸡肉粉都要加税24%,意大利矿泉水价格直接飙升20%。 美国智库税务基金会估算,新关税政策将使联邦税收增加2584亿美元,但个人税后收入减少1.9%,普通家庭年均多掏1900美元。更致命的是,汽车产业首当其冲:通用汽车每年需缴纳130亿美元关税,福特45亿美元,特斯拉Model Y售价可能暴涨8-10万元,消费者被迫转向比亚迪等中国品牌。 那些高喊制造业回流的政客,此刻怕是肠子都悔青了。美国商会调查显示,83%的企业表示无法在五年内完成供应链转移,芯片、稀土等关键领域更是完全依赖中国。 即便强行建厂,高昂的人工成本也让产品失去竞争力——同样一台冰箱,中国生产成本比美国低40%,就算加征关税,价格依然更便宜。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反制措施让美国措手不及。4月4日中国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后,美国农产品出口暴跌,大豆、玉米库存积压,农场主们不得不跪求政府补贴。 而中国早已未雨绸缪:巴西大豆进口占比升至71%,阿根廷牛肉填补市场空缺,东南亚工厂承接中低端产能,形成去美国化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场关税战,本质是两种经济模式的碰撞。中国用三十年构建起的全产业链优势,让美国政客的脱钩幻想彻底破灭。正如耶鲁大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所言:这是95年来最严重的政策失误,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大萧条,如今历史正在重演。 当美国消费者在超市里为最后一包中国产纸巾争吵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场由政客挑起的贸易战,最终买单的却是普通民众。 而中国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不仅稳住了基本盘,还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更主动的位置。那些曾经嘲笑中国低端制造的人,现在终于明白:能让14亿人吃饱穿暖的工业体系,才是真正的大国底气。 这场闹剧何时收场?当美国政客们在国会为关税争吵不休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以每月20%的增速占领欧洲市场,华为5G基站在全球竖起,比亚迪电池工厂在巴西投产。历史终将证明,靠加征关税维系霸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据《纽约邮报》4月6日报道,因美方对欧洲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马斯克与特朗普团队产生
【1评论】【2点赞】
大雨辰
开局一张图,余下全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