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来了位老婆婆拿着个破碗来问价钱。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给了她8

红尘墨色染 2025-04-07 16:34:48

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来了位老婆婆拿着个破碗来问价钱。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给了她80元钱,老婆婆便欢天喜地地走了,不料工作人员摸了下碗内底,惊呼:钱给少了快追! 另一名工作人员听到这句话,不由得皱眉、撇嘴:“一个破鸡碗而已,脏不拉几的,给80块都多了,何来的给少一说?” 谁料,多年后,这个“破鸡碗”竟然出现在了北京博物馆内,价值好几亿! 博物馆中的文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众人的眼神却齐刷刷望向那个不太起眼的“钵”,因为它被放置在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这个钵到底有何来历? 1973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遭遇揭不开锅的窘境,肚子饿的咕噜咕噜作响,但却不敢对家中饲养的几只鸡下手,那鸡可是宝贝,要用来下蛋的。 忽然,老太太看到盛着鸡食的破碗,心中有了想法,那破碗是老太太爷爷留下来的,爷爷临终前将那破碗交付到孙女手上:“这破碗是文物,我走后,千万不要扔!” 当时,年幼的孙女儿并不知道那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破碗到底能有什么价值,但还是听话地点点头,将那破碗收藏起来。 多年过去,当初的小女孩儿也成为了头发花白的老太太,那天,她望着吃食的鸡发呆,突然回想起了爷爷临终前的一幕。 “这破碗爷爷当初说是文物,如今生活拮据,不知道这文物能够换些钱补贴家用?” 老太太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拄着拐杖前往了北京文物局,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看着步履蹒跚的老太太,连忙上前搀扶。 “老奶奶,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吗?” 听到工作人员满是关心的询问,老太太颤抖着从布袋中拿出一只破碗:“同志,这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文物,不知道能不能换点钱?” 工作人员从老太太手中接过那只破碗,眉头轻轻皱起,那破碗散发出一股难以言说的气味,仿佛是什么东西馊了一般。 老太太面容有些尴尬,颇有些不知所措,开口解释,那碗是她爷爷盖房子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 爷爷去世后,她便将那个碗用来装盐,只是碗有点大,不太合适,后续被她用来充当喂鸡的器具了,这才有些难闻。 工作人员听后点了点头,随后仔细观察面前的破碗,碗的口径大约在20厘米左右,厚度大约在0.5厘米,釉面坑坑洼洼、有些粗糙,大致一看,很像是乡下土窑烧制出来的普通陶器。 看着老太太眼巴巴地瞅着自己,工作人员心地善良,想着或许是老太太遇到了什么难处,于是便给了老太太80块钱。 80块钱不算少了,远远超出老太太的预期,老太太对着工作人员千恩万谢,将碗留下,欢天喜地带着钱离开了。 老太太离开后,工作人员再次观摩起那个碗,手触碰到碗底的时候发现了些许不对劲儿,工作人员连忙拿出东西擦拭一番,发现碗底刻着几个大字: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所处朝代的年号,显然,那个碗当真是文物,而且还是明朝的文物,这下子,工作人员不淡定了,连忙追出去,发出惊呼,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等到工作人员冲出去寻找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已经消失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中,不见了行踪…… 工作人员也深知碗不一般,当即联系了文物局的专家,十几名专家匆匆赶到,一眼就看出了那碗必是文物。 “这碗是明朝宣德年间的文物无疑,是当时十分著名且稀有的洒蓝釉工艺,必是出自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顶级陶器,有可能还是明宣帝朱瞻基使用过的碗。” 一位见多识广的专家,在见到那只碗之后,当场给出了答案,众多专家看着被清理干净的碗脸上无不惊骇,谁能想到这样珍贵的文物竟然先后被充当盐碗、鸡食碗呢? 碗通体蓝色,上面带有深浅不一的白色斑点,全球仅存的洒蓝釉器物也只有三件,曾有一只洒蓝铀碗于1980年被拍卖,最终成交价为370万港元。 后续,这只洒蓝釉碗被估价5亿人民币,放置在北京博物馆,并永久珍藏!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大鲜

大鲜

1
2025-04-08 02:09

人鸡同食一碗 这才是关键

异心人

异心人

2025-04-08 06:13

编像点行不?底款有没有,搞文物的一上手就会去看的

红尘墨色染

红尘墨色染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