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南京看守所里,死刑犯仲开龙竟抱着词典和资料狂啃。管教瞥见他满桌草稿直摇头:"临刑前搞发明?怕不是魔怔了!" 这个江苏如皋小伙本握着人生赢家剧本。86年外贸学校毕业进国企,旱涝保收的岗位却成了心魔温床。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西装革履,自己每月87块工资连条好烟都买不起。 转折发生在1987年秋天。老同学带了个"商机"上门:倒卖仓库里的聚乙烯,每吨能抽五千好处费。在那个万元户都稀罕的年代,这笔钱足够在南京买套房。 从第一笔赃款开始,他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三年间113万公款流水般消逝,换成他手腕上的金表、家里的进口彩电。直到1990年东窗事发,百万巨贪的判决书来得干脆利落。 死刑判决砸下来时,他连遗书都写不利索。转机出现在一本旧杂志上——某篇讲五笔输入法的文章突然点醒了他。管教至今记得他当时眼神:"就像快淹死的人抓住了稻草。" 谁能想到这个贪污犯真在号子里搞起了科研?白天蹲在监舍角落写写画画,晚上缠着文化高的狱友讨论编码。有次为验证个拆字规律,他愣是翻烂了三本字典。 1993年夏天,两万字的研究报告惊动了最高法。专家鉴定会上,有位教授拍案叫绝:"这套'全息码'比王永民的五笔还快!"第二年开春,死刑改判书真的来了。 有人说他是投机取巧,也有人夸浪子回头。但那个在铁窗下拼死改命的背影,倒真应了句老话——生死面前,人性永远比剧本更离奇。
1992年南京看守所里,死刑犯仲开龙竟抱着词典和资料狂啃。管教瞥见他满桌草稿直摇
永贞谈娱乐
2025-04-07 17:07:19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