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知青张永新考上大学,临行前,他到漂亮寡妇刘桂香家,给她送生活用品,顺

文山聊武器 2025-04-07 18:04:37

1978年,知青张永新考上大学,临行前,他到漂亮寡妇刘桂香家,给她送生活用品,顺便道别。不料,刘桂香突然从身后抱住了他。后来,张永新一直很自责,要不是他,刘桂香就不会嫁给老光棍赵春生。 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国家恢复高考没多久,很多知青都憋着一口气,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张永新就是其中一个。他1969年从天津来到河北省顺平县东庄大队插队,年纪轻轻就扛起了锄头,跟着乡亲们下地干活。那时候农村条件苦,缺衣少食,知青们还得适应从城里到乡下的落差。张永新没啥怨言,反而干劲十足。他发现村里打水不方便,就自掏腰包修了水井轱辘,乡亲们都夸他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 在东庄大队,他认识了刘桂香,一个长得俊俏却命苦的寡妇。刘桂香的男人1972年因为意外没了,留下她和不到五岁的女儿秋英。家里公婆对她冷言冷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张永新看她孤儿寡母不容易,经常过去帮把手,挑水劈柴啥都干。刘桂香挺感激他,喊他“永新弟弟”,张永新也叫她“桂香姐”。时间一长,两人关系近得跟亲人似的,村里人都说他们处得像姐弟。 1976年秋天,刘桂香的女儿秋英病了,发高烧烧得迷迷糊糊。当时村里卫生所条件差,张永新听说后二话不说,拉着架子车就把娘俩送去了镇上。医生检查后说秋英得了肺炎,得赶紧转到县医院,不然有危险。刘桂香家里穷得叮当响,公婆又不肯掏钱,她急得直掉泪。张永新没犹豫,自己拿出了攒下的钱,还找其他知青借了点,硬是凑够了医药费。秋英治好后,刘桂香感动得不得了,甚至动了心思,想跟张永新过日子。可张永新觉得这不合适,只说自己帮她是应该的,没别的想法。 到了1978年,张永新考上了大学,消息传开后,村里人都替他高兴。那年月,能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他自己也觉得这是翻身的机会。临走前,他收拾了些米面油盐,想送给刘桂香,毕竟这些年她日子过得艰难。那天傍晚,他去了刘桂香家,把东西放下后说了几句告别的话。刘桂香看着他,眼里满是不舍,突然就从后面抱住了他。张永新愣住了,那一刻俩人都没守住底线,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事后,张永新心里乱成一团,觉得自己对不起刘桂香,还说以后会回来接她。刘桂香却让他别多想,好好去上学。 张永新走了,回了天津,开始了新生活。可刘桂香的日子却更不好过了。村里开始有人嚼舌根,说她跟张永新不清不楚,公婆也拿这事挤兑她。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顶着这些闲话,日子过得像在泥里挣扎。后来,村里的老光棍赵春生来提亲。赵春生年纪不小,长得也不咋样,可他老实,能干活,还愿意养秋英。刘桂香扛不住压力,也想着给女儿个安稳日子,就点头嫁了过去。 张永新后来听说刘桂香嫁给了赵春生,心里像被针扎一样。他总觉得自己要是没走,刘桂香就不会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那晚的事让自己欠了她一辈子,内疚得晚上都睡不好觉。即便他在城里结了婚,有了孩子,这份自责还是甩不掉。他老琢磨,要是当初留下,或者带她走,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 刘桂香嫁给赵春生后,日子慢慢稳当了。赵春生没啥文化,也不会甜言蜜语,可他踏实,对刘桂香和秋英不差。秋英长大后嫁到了县城,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刘桂香跟赵春生没啥感情,可两人搭伙过日子,也熬过了那段苦岁月。她从没跟人提过张永新,连秋英也不知道这段往事。

0 阅读:152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