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苦研究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区”的美国航母,为中国万里海疆装上“火眼金睛”!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璀璨星河中,有一颗星星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国防科技的天空,他就是刘永坦,一位将毕生精力献给雷达技术研究的科学家。 1936年,刘永坦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怀揣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年轻的刘永坦选择了雷达技术这一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刘永坦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二系微波技术与天线,1979年留学英国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1981年回国后开启了他的雷达研究之路。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鸿沟,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雷达技术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传统雷达在探测低空、远程目标时存在严重的"盲区",这不仅影响了防空预警能力,更为国家安全埋下了隐患,面对这一技术难题,刘永坦毅然决定迎难而上。 1986年,刘永坦带领团队开始了新体制雷达的研发工作,条件艰苦、经费短缺、质疑声不断,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常常对团队成员说:"我们的工作关乎国家安全,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就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奋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刘永坦团队研发的新体制雷达首次成功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距离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团队继续埋头苦干,终于在2005年成功探测到了地球曲率盲区的移动目标,彻底解决了传统雷达的"先天不足"。 刘永坦发明的新体制雷达,学名"相控阵雷达",它不仅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全天候、远程探测低空目标,这项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的防御策略从被动防守转变为主动预警,大大提升了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相控阵雷达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军事领域,它能够有效探测隐形战机、巡航导弹等低空、高速目标,为国防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在民用领域,这项技术在气象监测、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19年,刘永坦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雷达技术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面对800万元的奖金,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科学家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捐给了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育基金会,他说:"这笔钱应该用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让中国的雷达技术永远走在世界前列。" 刘永坦的贡献不仅限于技术创新,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他始终坚持教学育人,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他常说:"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为国家的安全出一份力,"这种家国情怀,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源:黑龙江日报(刘永坦——矢志不渝强国梦 初心不改爱国情)
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苦研究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区”的美国航母,为中国万
戴梦维苏苏
2025-04-07 20:03: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