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吃了一口葱油饼后脸色大变,随即将做饭的厨师喊了过来,厉声问道:“你在这饼里放了什么!” 1960年的除夕夜,毛主席和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准备共进一顿简单的年夜饭。桌上只有三样菜:半碗中午剩下的苦瓜,一碗炒辣椒,两块葱油饼。在三年困难时期,这已经算是丰盛的餐点了。 毛主席看到这朴素的菜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不是蛮好的嘛,大家也都晓得,现在是困难时期!这桌饭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已经很丰盛了。"说完,他招呼大家坐下,夹起一块葱油饼送入口中。 仅仅嚼了几口,毛主席的表情突然变了。他又细细咀嚼了几下,脸色越发严肃。"啪"的一声,他放下筷子,对身后的警卫员说:"这饼有问题,马上把厨师长程汝明找来!" 警卫员立刻去找程汝明。当程汝明被叫到饭桌前时,他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低着头不敢说话。餐桌旁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大家都不知道这位跟随毛主席多年的厨师长到底犯了什么错,惹得主席如此生气。 毛主席皱着眉头看着程汝明:"你敢蒙我?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程汝明赶紧解释:"主席,我实在是担心您的身体啊!" "我说了,现在是困难时期,饭桌上不准出现肉食,你以为藏在饼里我就发现不了吗?"毛主席接着说。 原来,程汝明担心毛主席的健康,在葱油饼中偷偷加入了肉末。他把肉切得很碎,混在面中揉在一起,用炼出来的猪油烙饼,想给整日操劳的毛主席补充一些营养。 这段时间,毛主席为了国家的困难处境日夜操劳,瘦了好几圈,腿上甚至出现了浮肿。作为厨师长,程汝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别是除夕之夜,他实在不忍心看到毛主席只能吃这么简单的年夜饭。 "主席,对不起,我错了。"程汝明羞愧地承认,"我实在是看您整天熬夜工作,吃食却没有一点营养,您都瘦了好几圈了。以前您熬夜工作还会喝一杯浓茶,可现在您为了节省,连茶也免了。您每天这样殚精竭虑的工作,不补充点营养可怎么撑得住啊!" 说到这里,程汝明的声音哽咽了,眼眶湿润了。 毛主席看着面前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厨师长,语气软了下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百姓都在受苦,你让我怎么吃得下去啊?这样吧,我这次就不计较了。你把饼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吃吧。" 程汝明照做,把葱油饼按人头切成小块分给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唯独没有给自己留一份。毛主席见状,又将自己那一小块分成两份,递给了程汝明一半。 在葱油饼事件之后,程汝明对毛主席的敬重更添几分。他明白,主席的严厉是基于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一年多后,当困难时期过去,程汝明终于能够正大光明地为毛主席做上肉菜,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程汝明在毛主席身边一待就是22年,从1954年到1976年。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在这22年中,有一道菜特别值得回味——那就是"武昌鱼"。 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工作期间,前往长江游览。当天早上,毛主席的专列还停在长沙,程汝明正忙着准备餐食。突然,工作人员通知行程有变,要即刻启程前往武汉。匆忙之中,程汝明将准备烹饪的长沙鲜鱼放入装满冰块的箱子里保鲜。 列车抵达武汉正值饭点,程汝明便按照湖南人的烹饪方法,将这条"长途跋涉"而来的鱼与苏子叶一起烹制。毛主席品尝后,赞不绝口,觉得鱼肉清嫩爽口。这道菜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他在挥笔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时,特意提到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并非易事。程汝明的身份被严格保密,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工作,只知道他在给人做饭。多年后,他们才得知程汝明是毛主席的厨师长。 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格外注意。有一次,程汝明在后厨做完饭,顺手将菜单塞进口袋。同事见状,立即制止并将菜单销毁。原来,这些菜单都是根据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和喜好定制的,若被有心之人获取,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从那以后,程汝明严格遵守规定,每次做完饭后立即销毁菜单。 在了解毛主席的喜好过程中,程汝明也遇到过困难。一开始,他做的菜端上去,毛主席常常不动筷子。直到有一次,他做了一道红烧肉,毛主席尝了一口就放下筷子。程汝明疑惑地问:"主席,这道红烧肉有什么问题吗?" 毛主席笑着回答:"这道红烧肉很好,只是我不吃酱油。" 程汝明恍然大悟,立即改进做法。他想到了用糖将肉炒出颜色再烹饪,这样既保持了红烧肉的色香味,又避免了使用酱油。这道改良版的红烧肉获得了毛主席的赞赏。 退休后,程汝明凭借多年积累的烹饪经验,创建了"程氏文化"和"程府宴",为中国餐饮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这位陪伴毛主席22年,见证新中国成长的"厨神"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国内也有这种吃完饭骂厨子的……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