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黑暗腐朽的清末,有一位英勇无畏、为革命慷慨赴死的义士,他就是徐锡麟。1907 年盛夏暴雨倾盆的夜晚,他在刑场之上遭受了令人发指的残酷刑罚。刽子手抡起沉重的铁锤,将他下身砸得惨不忍睹,随后还剖开他的胸膛,挖出心脏,切片炒熟当作下酒菜。是什么让他甘愿舍弃优渥生活,走上这条充满荆棘的革命之路呢? 徐锡麟出身于浙江绍兴东浦的富裕之家,父亲徐凤鸣是秀才,家中良田百余亩,还在绍兴城经营着天生绸庄和泰生油栈两家商铺,这样的家境放在当今,也堪比体制内中层干部的家庭水平。按理说,他本可安享富足生活,可他却毅然投身革命,看似矛盾,实则是他心怀天下,不愿在乱世中独善其身。 清朝末年,中国内忧外患,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朝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徐锡麟起初倾向于改良主义,认可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可经过观察,他发现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挽救中国,于是转而认同孙中山的革命理念。这一思想转变,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从试图修补破屋,到决心推倒重建。 1904 年,徐锡麟北上考察,途径山海关、吉林、奉天等地。在东北,他目睹了日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众多村落被焚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原本生机勃勃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这残酷的现实,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回到江南后,徐锡麟结识了蔡元培、陶成章、钮永建等一批革命志士,并加入了光复会,迅速成为核心成员。在营救 “苏报案” 中的章太炎时,他不仅出钱出力,还结识了同乡秋瑾。为了壮大革命力量,1905 年,徐锡麟和秋瑾等人创办了大通学堂。表面上这是一所普通学府,实则是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他们招收浙江各地的优秀青年,传授革命理论和军事技能。 通过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徐锡麟获得了筹备安庆陆军小学的职务。在安庆,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安徽巡抚恩铭的信任,被委任为安徽巡警尹,兼任巡警学堂会办。在此期间,他在恩铭面前表现得恭敬谦逊,甚至拜其为师,赢得了恩铭的信赖。但他并未因此忘记自己的革命使命,而是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收集军事情报,为起义做准备。 1906 年 2 月,徐锡麟与秋瑾在杭州白云庵秘密会面,约定在浙江、安徽两地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原定于 7 月 19 日,上海一位会党人士被捕受刑后供出了一些光复会成员的名单,其中包括徐锡麟的代号 “光汉子”。为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提前行动。 1907 年,安庆武备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恩铭在幕僚陪同下前来参加。身为安徽巡警学堂会办的徐锡麟,身着戎装走上主席台,他先是双膝跪地,恭敬地将毕业生名单递给恩铭,就在这时,他突然掏出炸弹掷向恩铭,可炸弹却未爆炸。徐锡麟随即拔出手枪连开数枪,却都未击中要害。此时,马宗汉冲上前去,对着逃窜的恩铭连开两枪,终于击中要害。恩铭倒地前还喊着:“你糊涂啊!” 随后,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带领二三十名毕业生冲向军械库,准备夺取武器。可到达后发现铁门紧闭,马宗汉提议用炸弹炸开,徐锡麟却担心会引起弹药库连锁反应,伤及无辜百姓而制止。就在犹豫间,清军已包抄而来。 一场长达四小时的激战就此展开。由于事发突然,学员们未携带武器,无法参战,只有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三人凭借随身携带的武器与清军周旋。最终,子弹耗尽,陈伯平战死,徐锡麟与马宗汉被捕。 在第二天的审讯中,主审官质问徐锡麟为何要杀害对他恩重如山的恩铭。徐锡麟坦然表示,恩铭待他的确不薄,但那只是私惠,他要为天下公愤而战。当被问及为何不在私下行刺时,他说大丈夫行事应光明正大,岂能偷偷摸摸。就这样,年仅 35 岁的徐锡麟,在那个暴雨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徐锡麟的牺牲看似是革命的失败,可从长远来看,他的壮举激励了无数后来者。他的行动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道路。他虽然离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徐锡麟:为革命,向清廷“恩师”开枪
橙子唠嗑
2025-04-08 12:59:2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