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然的朋友
今天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长江江豚
2025.4/ 南京
长江江豚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是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曾听说过江猪或者类似这样的传说,我小时候第一次知道江豚就是因为听过这样的故事。长江江豚曾是窄脊江豚的一个亚种,而在2018年的研究中从窄脊江豚拆分了出来,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物种,这下我们中国就有了一种特有的淡水鲸豚,同时也是中国目前现存唯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淡水鲸豚(白鱀豚RIP)。
别再说江豚也是所谓“水中大熊猫”了,大熊猫可没有“极危”这么严峻的生存现状。长江江豚目前大约仅有1200头左右,全都生活在长江中,而这条东亚文明的母亲河,如今也是最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满目疮痍的大河。比如,主航道来往不断的大型航运船只基本上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些船只带来的噪音和污染时刻影响着主干道水生生物的生存,而社会发展是离不开交通运输的,不可能舍弃掉这样的战略性航道去单纯保护生态,那样是不合实际的。类似的人类活动影响还有很多,长江江豚在这样的夹缝中努力生存,且近年来数量有所回升,的确也说明了这个物种其实有很强的韧性和适应力。江豚和白鱀豚不一样,它们主要的活动觅食区域其实不在主干道的大型航道里,这可能也是极少有船只直接伤害江豚的原因之一。江豚更喜欢近岸的河漫滩,这种河漫滩冬季会因为枯水显露出来,而春夏季节在长满植物后就会被上涨的江水淹没,水面之下就会变成鱼群活动和繁殖的好去处,而江豚正是在此追逐鱼群。保护工作者不仅要保护和存续这些受到威胁的物种,同时还要兼顾调和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尽量做到能找到平衡点,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南京可以说是全国最容易观察到长江江豚的大型城市,也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在主城区闹市区能看见大群长江江豚的城市。我第一次看江豚就在南京,也许那时候就和它们结缘,如今我在南京工作,工作内容也是保护它们。清明节假期期间,真的非常幸运能观察到很大一群江豚一齐活动的壮观场景,一个大家庭,大约有超过10头的个体,在离我不远的江水中冲浪和觅食。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在中国的淡水水系中听见鲸豚出水的喷气声,看见这些江豚冲浪炸起的浪花,这真的很震撼。新生的小江豚泳技不佳,紧贴着妈妈冲浪出水的镜头,也是我第一次捕捉到(图一、图二、图三)。亲眼所见能给你很多书本文献上不会告诉你的真实体验,你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小江豚如孩子般热切的心情,它们出水往往冲得更高,也更频繁,有时候妈妈们似乎会按住孩子不让它们过于激动,这种画面真的很奇妙。第一次真正拍到江豚的头部,看清楚它们活动的样子,这是我本人新的人生体验,宝贵且美好。
这组照片有老师跟我建议可以把色调稍微调冷一些会好看,我有试过,但这不是真的,并不自然。我的照片风格一定是写实第一,这组照片的江水灰黄,是因为这就是大城市主干道真正的水质,再加上最近空气质量不佳,拍出来的照片灰度会有点高。这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在精美后期工作后也同时保存这些实况信息,对我,对观众都是一个提醒:野生动物的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长江江豚虽然奋力地活着,但它们的水域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面对,而不是逃避。
Canon R5/ RF 100-500mm
奇妙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