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鄂伦春族被称为“栖林人”,所以他们组成的“山林队”也被称为“栖

晨光微露 2025-04-08 23:11:03

#历史冷知识# 鄂伦春族被称为“栖林人”,所以他们组成的“山林队”也被称为“栖林大队”。“山林队”,是日伪时期对鄂伦春族地方武装的称呼。 发展历程: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的路佐组织和八旗兵制度松弛。1923年,北洋军阀将鄂伦春族青壮年组编为“保卫团”,1925年改名为“山林游击队”,1932年又复改名为“保卫团”。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小兴安岭地区后,强制鄂伦春族18—45岁的猎民,以伪旗县为单位编制“山林队”。 主要任务:最初“山林队”的任务是巡逻山林、强化治安。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经常胁迫“山林队”与东北抗日联军作战,还让他们偷渡黑龙江侦察苏联情况。 组织管理:“山林队”以一佐编为一队,每队三五十人不等,军官由原来鄂伦春族的佐领、领催兼任。日伪时期,为强化控制,每队或数队派有一名日本“指导”官。 队员遭遇:日本“指导”官对“山林队”队员动辄训斥、毒打,甚至活活打死,还掠夺队员的贵重猎品,强奸、霸占队员的妻女。 后期变化:在抗战胜利前夕,部分“山林队”队员反正,配合抗日部队打击日军;有的自发打死打伤日本“指导”官后,加入抗日联军。日本投降后,“山林队”被国民党收编为东北挺进军混成第6旅骑兵第20团,其中部分人与土匪勾结,在北安一带流窜骚扰破坏。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共东北局作出指示,对鄂伦春族土匪首领采取政治宣传教育为主、军事进剿为辅的方针。经过谈判、劝降等工作,大部分鄂伦春族人下山投降。 李延培1918年生于陕北清涧,1935年8月编入陕北红26军第42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到黑龙江北安地区开展扩军建政工作,当时担任龙江军区警卫团政委。1949年1月,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让鄂伦春人摆脱土匪控制,李延培奉命进入小兴安岭,与被土匪裹挟的鄂伦春部落谈判,成功劝说他们下山,为当地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黑龙江省政府指示黑河鄂伦春协领公署成立护林大队,原“山林队”成员莫东生、莫金生等担任了护林大队的领导职务。

0 阅读:10
晨光微露

晨光微露

晨光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