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微暖,我和妻子一同来到早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农家汉子们整齐地排开摊位,摊上的发芽葱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青的叶、白的茎,在晨光下闪烁着清新的光泽,鲜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妻子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她快步向前,细细挑选起来,修长的手指轻轻翻动着葱叶,眼中满是对食材的挑剔与热爱。“今天的葱可真水灵,买一捆回去,明天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儿油浸包。”她嘴角含笑,转头对我说。我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仅仅是这样简单的话语,却满是生活的温情。 妻子出生于七十年代,童年时伴着苞米面干粮度过艰苦岁月。然而,命运似乎在烹饪一事上给予她独特的馈赠,她做起面食来,那手艺堪称一绝。我常笑称,这或许是深藏在骨子里的生活本能,在岁月磨砺中悄然绽放。 今天早上还未亮,窗外依旧是浓稠的夜色,屋内却已传来轻微的响动。妻子轻手轻脚地起身,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生怕吵醒还在睡梦中的我。我其实早已醒来,只是贪恋这片刻温馨,便佯装熟睡,静静聆听她在厨房奏响的生活乐章。 面团与案板碰撞,发出富有节奏的“啪啪”声,像是欢快的鼓点;擀面杖在面团上滚动,“咕噜咕噜”的声音,仿佛是低沉的贝斯;而葱花拌进肉馅时那轻柔的“沙沙”声,则宛如灵动的沙锤。紧接着,煤气灶“嗒”的一声被点燃,“轰”的一下,蓝色的火苗瞬间窜起,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咕嘟”地冒泡,那是生活最质朴的旋律。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清晨,比任何华丽的乐章都更让我沉醉。 包子上了蒸锅,蒸汽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厨房。妻子又转身开始熬稀粥,一颗颗饱满的米粒在锅中欢快地翻腾,像是一群嬉戏的孩子。随着温度的升高,米粒渐渐绽开,软糯的香气悠悠飘散出来,与包子的面香、肉馅的鲜香完美交融,丝丝缕缕钻进我的鼻腔,引得我腹中馋虫蠢蠢欲动。 “起来吃吧,再不吃该凉了。”妻子温柔的声音传来,我应了一声,穿上拖鞋走进厨房。只见热气腾腾的包子已经摆在桌上,薄如蝉翼的面皮被油汁浸透,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里面的馅料若隐若现,仿佛在向我招手。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滚烫的汁水瞬间涌出,烫得舌头一阵刺痛,可那鲜香的味道瞬间在口中炸开,猪肉的醇厚与葱花的清爽完美结合,每一丝味觉神经都被这极致的美味所触动,一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慢点儿吃,没人和你抢。”妻子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模样,笑着说道,随后又贴心地给我盛了一碗稀粥。粥的温度刚刚好,入口软糯,带着谷物特有的香甜,顺着喉咙滑下,熨帖着整个身心。 我一边吃,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要是在外面吃这顿早饭,少说也得花上七块钱。可如今坐在自家温暖的厨房里,不仅省下了钱,更品尝到了外面买不到的家的味道。每一口包子,每一口粥,都饱含着妻子的爱意与清晨的操劳,这份温暖,远比食物本身的美味更加珍贵。 妻子做的花卷也是家中一绝。她常常会将椒盐葱花卷放在铁锅炖豆角上一起蒸,豆角在浓郁的汤汁中炖煮得软烂入味,花卷则充分吸收了豆角的鲜香和汤汁的醇厚,主食与副食一锅出,既节省了时间,又完美搭配,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巧思。更有趣的是,她做菜总能将东北本土食材与异乡风味巧妙融合。同样的豆角、土豆、白菜,经她的手,便能变幻出川菜的热辣、鲁菜的醇厚,甚至苗家独特的异香,煎炒烹炸,样样精通,每一道菜都像是一场味觉的奇妙旅行。“今天这包子合不合口味?”妻子满含期待地看着我问道。“好得没话说,你做的我都爱吃。”我一边回答,一边又夹起一个包子,大口咬下。她听了,脸上绽开了笑容,眼角的细纹都透着幸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脸上,为她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一刻,她是如此美丽动人。我在心底默默感叹,这世间,再没有比家更温暖的港湾,也再没有比妻子亲手做的饭菜更可口的美味了。 包子吃完,粥也见底,我吃完了饭,穿上行装,开始徒步上班了。
这是我见过最懒得家长!早上去包子店买包子,前面一个人一口气买了十个,店主问,咋买
【2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