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下如何农业强国?孙玉良:“种业突围战”破局最关键!】在中美关税战愈演

孙王良评 2025-04-09 09:35:51

【中美关税战下如何农业强国?孙玉良:“种业突围战”破局最关键!】

在中美关税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份标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的中央文件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这份文件包括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内容。我是农民出身,又在村里当过“村官”,对于中国基层农业现状有较深的认识,更有着深深的忧虑感。毛主席曾经在他的四言诗《手里有粮》说过:“手中有粮,心就不慌”,粮食安全是14亿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但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安全?我是心底没数的。原因很简单,农村里的籽种多是美国货,很少是中国原产的。

我认为:中美农业领域的经贸战,真正“命门”隐藏在看似微小的种子之中,美国资本巨头通过技术垄断与产业链渗透,已悄然掌握了中国种业命脉,而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决定中国能否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跨越。中国农业面临的核心矛盾,目前已从市场争夺转向更深层次的产业链控制权博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但种业自主化率不足50%,这才是大问题。以玉米和大豆为例,美国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与生物技术垄断,已逐步控制了中国种业的关键环节,比如美国的高盛集团曾参股国内多家种子公司,并通过专利捆绑限制中国本土品种的研发与推广;美国的孟山都集团掌握着全球90%的转基因种子专利,中国也没有摆脱它的掌控。截止到目前中国大豆、玉米等主粮作物的优质种源长期依赖进口,和平年代没什么事,一旦中美两国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美国利用种子卡中国人民的脖子,就会成为残酷的现实。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凭什么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就是勾践听了文种、范蠡的谋略,跟吴国打了一场“种子战争”。美国长期把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其实早就对中国进行战略布局了。美国农业财团通过投资控股、技术授权等方式,深度介入中国种企,这可不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提高农业产量很么简单,而是为了他们的中美对抗大战略提前布局。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种子中约60%来自美国企业,且核心性状基因(如抗虫、抗除草剂)几乎全部受制于人。美国资本通过中美农业“技术合作”等手段,慢慢蚕食中国原产籽种的生存空间,用他们的“先进种子”代替中国的“落后种子”,直至最后全部“取而代之”,这样就扼住了中国的农业命脉。中美关税战表面上以农产品为焦点,实则加速暴露了中国种业的脆弱性。

我们都知道,美国建国是以屠杀原著民开局的,基因里就有残忍与血腥。美国奉行“丛林法则”与“餐桌菜单论”,干什么事也靠实力说话。你斗不过他,他就会把你列入“菜单”吃掉。现在的中国“怀璧其罪”,对有“修昔底德陷阱”情结的美国霸权产生了威胁,美国是一定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对付中国的。不要把美国想象得那么美好,这个国家没有那么善良。我预料这次美国借关税战施压中国投降,很可能将种子专利纳入制裁范围。若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性状基因,国内农业产能或面临断崖式下滑,美国甚至会借小小的种子,欲置中国于死地。

所以,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寻求破局之路。从“技术自主”到“产业链重构”必须加快进行,现在都有点晚了。一是加速中国本土的生物育种技术突破,强化自主育种能力,聚焦转基因与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这项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二是建立籽种资源主权保护机制,严控核心籽种资源外流,对吃里扒外的买办、汉奸、间谍要留个心眼,防止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卖国行为;三是限制外资对中国种企的控股比例,确保国家在关键籽种企业的决策权;四是设立种业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国产替代项目,消除种业“市场换技术”的错误思想;五是推动进口替代与多元化布局,比如扩大与巴西、阿根廷的非转基因大豆籽种公司的合作,降低对美国种源的单一依赖;六是利用RCEP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中国-东盟种业联盟”,通过技术输出换取东南亚籽种资源,形成区域协同优势。

对中国而言,种业自主化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是大国博弈的战略筹码。若不能解决“籽种问题”,即使赢得关税战,仍可能输掉农业的未来。值得提醒的是,千万不要把美国“想的太好了”,我们的对手完全有可能推出无底线的心狠手辣之招,只有强化战时意识,认识到一切风险皆有可能,才能料敌于先。中美关税战是一面镜子,照见中国农业的短板,也折射出破局的曙光。唯有将种业置于国家安全高度,方能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引领”的蜕变。这场种子保卫战,注定是中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0 阅读:1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