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2004年,前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出版了这本书,封面用的还是中国国旗,可是这样的“走狗”之后还去了日本当教授! 在《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一书中,马立诚声称,日本已经通过战后的赔偿和道歉表现出了足够的悔过之心,因此不必再为侵略历史向中国人民道歉。 他甚至认为,继续要求日本道歉是“没有必要”的,会加剧中日两国的对立,影响两国的未来合作。 马立诚的这一观点明显缺乏对历史真相的全面理解,战后日本的道歉和赔偿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存在严重问题。 日本的战后道歉并非完全诚恳,很多时候只是外交辞令,缺乏实质性的悔过行动。 例如,历届日本政府对“慰安妇”问题的态度始终模糊不清,尤其是在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下,反复否认侵略历史,甚至有日本政客公开为侵略行为辩护。 这种不真诚的道歉,如何能够消除中国人民心中的伤痛? 而且赔偿问题也存在严重缺陷,虽然日本政府与战时的一些国家达成了赔偿协议,但许多受害者并未真正得到应有的赔偿。 甚至有的“赔偿”只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根本没有触及到历史受害者的核心需求,这种不公平的“赔偿”如何能够代表真正的悔过? 马立诚认为,继续要求日本道歉无助于两国和解,甚至会加深矛盾。 他提出,应该更多地着眼于未来,摒弃历史的痛苦回忆,这一观点表面上看似理性,但却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历史遗留问题是两国关系中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历史是无法被遗忘的,尤其是对中国来说,侵略历史带来的创伤至今未愈。 日本的侵略行为给中国带来了极为深重的伤害,不仅夺去了无数无辜生命,也留下了无法抚平的精神创伤。 每一个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的中国人,每一个被迫沦为慰安妇的女性,他们的痛苦和屈辱是无法被轻易忽视的。 马立诚的观点,实际上是在试图抹去这些历史创伤,将中国人民的痛苦感情视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受害者的声音。 要实现真正的和解,首先需要的是诚恳的道歉和认错,而不是以“放下历史”为借口让加害者逃避责任。 日本必须对其侵略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历史已过去,放眼未来”为借口,逃避应有的道义责任。 马立诚在书中为日本辩护的立场,不仅仅是错误的,而且与他曾经的身份背道而驰。 作为前《人民日报》的编辑,马立诚曾经在党的宣传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应该清楚自己的立场与责任。 离开中国后,他选择了站在日本的立场上,为其侵略行为辩解,并公开表达支持日本的态度。 马立诚的这一转变,不仅令很多人感到不解,更让他成为了被批评为“走狗”的代表。 “走狗”这一标签并非空穴来风,他不仅背离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背离了广大中国人民对历史真相的坚持。 马立诚的言辞充满了对日本历史问题的轻描淡写,甚至在为日本辩解时,忽视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抗争。 他所谓的“理性思考”,实际上是在为侵略者洗白,是对历史真相的曲解和背离。 马立诚似乎认为,追求公正和历史责任的诉求是“过于情绪化”的。 但这一观点忽略了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的普遍认定,无论是在国际法还是道义上,侵略行为的责任都是无法逃避的。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战争罪行的加害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在轻描淡写中掩盖过去的罪行。 在此背景下,马立诚的观点显然站在了错误的一方,日本作为二战的主要加害国之一,其侵略行为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给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要求日本为其侵略历史道歉,是维护国际正义、捍卫历史真相的必然要求。 历史的真相永远不能被抹杀,正义的声音永远不能被压制。 马立诚的观点,是对历史真相和受害者的侮辱,也是对国际正义的漠视。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马立诚
“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2004年,前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出版了这本书,封面用的还
牧童的娱论
2025-04-09 15:14: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