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冀中。三名年轻女大学生,身穿军装,英姿飒爽。她们是妇救会的女干部,因工作需要,都配有枪。 那时候,抗日战争正胶着呢,冀中成了敌后战场的明星地儿。北平大学的仨女大学生,一拍大腿,加入了妇救会,成了基层的小领导。军装一穿,枪一扛,村里村外跑得欢,给抗战添砖加瓦。妇救会嘛,就是妇女救国的组织,搞军需、照顾伤员,还有那些爱国的小秘密活动,都是她们的活儿。 村口一站,仨姑娘跟模特儿似的,阳光一照,军装锃亮,青春和决心都写脸上了。中间那姑娘,腰里别着把驳壳枪,左右俩姑娘,手枪套着皮套,毛瑟M1896的,轻巧又好用,简直是女士专属。虽说没上前线打仗,但她们每次出任务,都跟玩儿命似的刺激。有那么一晚,仨姑娘摸着黑给部队送粮食,结果半道上被小鬼子给“惊喜”了。嘿,人家仨可不傻,嗖的一下就散开躲猫猫,还掏出小手枪,“砰砰砰”地给乡亲们打掩护撤退。最后嘛,不光自己安全撤了,粮食也一滴不少地送到了。这事儿啊,对她们来说不算啥新鲜事儿,毕竟那年月,天天跟危险打交道,早就家常便饭了。 再说说那个妇救会,干的活儿吧,看起来挺接地气,但实际上,那作用大了去了。做军鞋、照顾伤员、喊口号鼓劲、传秘密消息,啥活儿都干。简直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咱女的,一点也不比男的差!就是有了这么多像她们这样的女中豪杰,抗战那片天儿,才算是真的顶起来了。
你知道吗?聂荣臻在晋察冀苦心经营12年,最后却只带出三个兵团?这事儿连老部下郑维
【62评论】【9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