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不合时宜」欠薪事件的瓜,包括双方的完整陈词,唯一的感觉就是:一场2000块

阑夕啊 2025-04-09 16:46:04

吃完「不合时宜」欠薪事件的瓜,包括双方的完整陈词,唯一的感觉就是:一场2000块钱的纠纷,可能打掉了中文播客市场的商业化估值,以及做播客能赚钱的滤镜。

「不合时宜」在小宇宙有50万订阅,在中文播客里绝对算得上是头部了,去年的净收入是13万,人民币⋯⋯所以主创团队才会感到憋屈,觉得给实习生开3500的月薪是剥削的指控太重了,受不起。

而在整顿职场的实习生和大多数吃瓜群众的预期里,你是不可能只赚这么点儿钱的,毕竟口播广告的报价都是4万一条,但刊例归刊例,有价未必就有市,而且这种非ROI导向的投放,定价策略是跟着品牌调性走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定高点定低点差别不大,不是说降点价格就能卖出去的,该卖不去就是卖不出。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统计口径的细小差异,就是在「不合时宜」摊牌去年3月-11月只有1单广告进账的情况下,在这期间实际上在shownotes里出现过赞助信息的节目有5期,这个矛盾只能解释为,要么有些签单时间更早——广告收入的账务判断肯定以签单时间为准,而非播出时间——要么「不合时宜」认为那些输码拿折扣的带货类植入不算广告。

总之就很拧巴,就我看到的,播客圈对于「不合时宜」的卖惨还是很膈应的,虽然「不合时宜」也说了,自己的商业化太差,和选题严肃的定位有关,但播客本身就不是一个娱乐路线的投放逻辑,严肃深刻的节目多了去了,也没见那么多入不敷出的,闷头赚钱的还是有的。

只能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吧,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固然是各行各业的惯例,但挑明了就是工具人的交易关系,还是把人薅到主创级别的投入程度,差别太大了,如今这个世道,还谈媒体理想什么的,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

「钱给到位了,什么都好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真实的问题是,钱没法给到位,怎么才能不散伙?

0 阅读:1
阑夕啊

阑夕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