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话唐诗(130) 杜甫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 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 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 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 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 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常语临交衢, 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 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 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 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释〕王孙:皇族后裔,此处泛指李氏宗亲。头白乌:白头乌鸦,俗传为一种不祥之鸟。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奔蜀,即由此门而出。走避胡:逃走以避安史叛军。宝玦:有缺口的环形玉佩。青珊瑚:用出水二年之后颜色变青的珊瑚做的饰物。路隅:路边的角落,僻静之处。乞为奴:只求给人家当个奴仆。窜荆棘:在荆棘中逃窜躲藏。隆准:鼻梁高耸。《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豺狼在邑:指安禄山的军队盘踞长安。龙在野:指玄宗西逃蜀地。长语:长谈。交衢: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立斯须:稍站一回。吹血腥:吹来腥风血雨。橐(tuo)驼:骆驼,安禄山的胡兵所骑。窃闻:私下听闻。南单于:南匈奴王。花门:花门山堡,回纥骑兵驻地,在今甘肃省张掖县,此处借指回纥。剺(li)面:刺面流血,回纥人的一种宣誓仪式。狙(ju):猕猴,善于窥伺暗中攫食,这里比喻有人暗中侦察。五陵:长安北有汉五陵,这里指唐王陵,即唐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佳气:兴旺发达之气。无时无:意指唐王陵王气不绝,中兴有望。 译文:长安城头有一只白头乌鸦伫立,及至夜晚,飞到延秋门上大叫,又飞向大官人家咬啄人家的房屋,屋里的达官贵人为躲避湖人仓皇出走。玄宗出逃,挥断了金鞭,累死了九马。可惜,皇亲国戚不能并驾齐驱。有一王孙少年,腰中系着珊瑚玉佩,在路旁痛哭失声。问他怎么也不肯说出姓名,只是说生活困苦,乞求收他为奴。已经一百天在荆棘丛中奔走逃窜,身上伤痕累累,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高帝的后代都是鼻梁高耸,身份特殊,自然与普通人不一样。豺狼占据京城,而帝王却流落荒野。可怜王孙呀,你一定要保重千金之躯。在十字路口不敢长时间交谈,再为王孙站立一会儿。昨晚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从长安东涌来了无数骆驼和车马。北方军队个个身手矫健,昔日我军多么英勇,现在却一败涂地。我听说皇帝已传位于太子,圣上以德服人,南北单于皆已归附,回纥人割面流血,发誓要报仇雪恨。说话千万谨慎,以防他人窥探。可怜王孙,千万不要疏忽松懈,王朝运气犹在,大唐中兴有望 啊。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出逃奔蜀,只带了杨贵妃姐妹几人,其余嫔妃、公主、皇孙都来不及逃走。七月,长安陷落,安史叛军杀戮霍长公主等百余人。 杜甫先从唐王朝衰落的征兆写起,写到了王孙仓皇逃离宫廷,披荆斩棘,流落困苦,几被追杀,甘愿为奴,对王孙的悲惨遭遇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字里行间又对唐王朝达官贵人骄奢淫逸,以致国衰战乱,遭受杀戮进行了讥讽和鞭挞。后又对王孙叮咛嘱托,让他保重身体,充满希望,以待大唐战乱过去,中兴到来。 全诗叙事明晰,写景抒情,情真意切,甚为感人。从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杜甫作为“诗史”的赞誉,实至名归。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有"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称呼。有诗文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史"、"诗圣",以律诗、古体见长。杜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作用,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乔话唐诗(130) 杜甫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飞延秋门上
寒荷趣事
2025-04-09 22:41: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