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50年代,一名开国大尉,罕见的留影,照片中的他看上去非常的精干,精气神十足。 那张黑白照片上,一位身着整齐军装的军官挺立如松,目光如炬,胸前三枚勋章熠熠生辉。这是1955年,谭德本授衔时留下的珍贵影像,也是这位战斗英雄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英姿勃发,精神焕发,看上去精干非凡。 然而,谁能想到,在这位威严肃穆的军官背后,藏着一段从"红小鬼"到战斗英雄的传奇历程? 1933年,15岁的谭德本从四川营山走进了革命的队伍。那时的他,身体瘦弱,个头还没有一支步枪高,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红小鬼"。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少年,跟随着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只有19岁的谭德本随八路军129师385旅第769团参加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战役。战斗中,他视死如归,冲锋在前。即使右腿中弹,他仍拄着枪,拖着伤腿,坚持与日军厮杀。最终,阳明堡机场被摧毁,日军遭受重创。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谭德本又随部队参加了梁山歼灭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小队,谭德本所在的连队仅有3挺机枪和少量步枪,实力悬殊。然而,就是这支看似弱小的队伍,凭借着不畏强敌的勇气和灵活的战术,一举歼灭了300多名日军,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1940年,28岁的谭德本担任起鲁西南31团鞋厂厂长的重任。从战场到后勤,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为前线输送了大量急需的军需物资,用另一种方式支援着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可以返乡休养的谭德本选择继续留在部队。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相继爆发,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正是因为在这三场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谭德本荣获了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并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2019年10月1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家中电视机前,专注地观看着国庆阅兵式。这位老人正是已经101岁高龄的谭德本。看着荧屏上整齐划一的方阵,听着熟悉的军号声,老人的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那段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告别战场,并不意味着谭德本与革命事业的分离。1983年,65岁的谭德本离休后定居宁夏银川,但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待人和善,多次为小学及灾区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兵的责任与担当。 离休并未让谭德本停下脚步。他经常走进校园、社区和革命纪念馆,为年轻一代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他质朴无华的讲述中,年轻人得以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对于家中的孩子们,谭德本要求格外严格。他常教导子女:"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清清白白生活。"在他看来,做人的根本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正直与坚韧。正是在这样严格而有爱的教育下,他的子女们长大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4月18日,一个特殊的日子。98岁高龄的谭德本在亲人的搀扶下,重返他曾经浴血奋战过的梁山战场。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望着眼前的景色,往事如潮水般涌入老人的脑海。他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着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还幸运地活着!"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无数幸存老兵心中的复杂情感——对牺牲战友的深切缅怀,对自己能够见证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深深感恩。 参观完梁山抗日纪念馆后,谭德本又来到当地的一所小学,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新一代了解历史,珍惜现在,勇担未来。晚年的谭德本还带领儿孙重走长征路,让他们亲身体验当年红军战士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辉煌。
这是50年代,一名开国大尉,罕见的留影,照片中的他看上去非常的精干,精气神十足。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4-09 23:31:00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