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天,一个穿着破棉衣、披着白被单的国军士兵,拖着快冻僵的腿一步一步朝解放军阵地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4-10 02:23:48

大雪天,一个穿着破棉衣、披着白被单的国军士兵,拖着快冻僵的腿一步一步朝解放军阵地爬过去。 他没带枪,嘴里只反复念着一句话:“给口吃的吧……”这个人叫郭占山,他这一举动,几小时后,竟把一个整排的敌军带着白旗送了过来。 1948年冬,双堆集打得焦头烂额。 国民党黄维兵团被围了个死死的,十二万人,像压扁的蚂蚁窝,被困在那一小片地里。 天寒地冻,补给早断,连炊烟都升不起来。 树皮啃没了,野草扒光了,有些饿疯了的兵开始抢战友的军靴啃底儿,有的连死尸都不放过。 那时候,谁要说还有口馒头吃,听着都像在说梦话。 郭占山原是85师255团的副班长,十几天前,他还咬牙跟着连里拼命守防线,怕一退就被当逃兵打黑枪。 可到第十一天,实在熬不住,肚子咕咕叫,眼冒金星。 他趁着夜里天黑,撕下身上的白床单披上,往东边的解放军阵地摸了过去。 一路趴着爬,雪冻得人皮直裂。他心想,要是他们不杀我,就给点吃的吧。 岗哨发现他的时候,都差点开枪了,是指导员刘学轩拦住了:“等会儿,让他过来。”郭占山一进战壕,倒地不起。 刘学轩递过去一个大白馒头,又给他舀了碗白菜汤,馒头一进嘴,眼泪就下来了。 郭占山那时候啥都顾不上,狼吞虎咽连碗都快啃了。 吃饱后,他突然跪下来:“我有个请求,能不能……给我带点馒头回去,我说动几个弟兄一起出来。” 战场上哪能轻信敌人?可刘学轩盯着他看了几秒,点了头,给他装了一整麻袋的馒头:“你去吧,别骗我。” 班里的几个战士急了:“这要跑了怎么办?”刘学轩说:“要是跑了,就当我信错人一次。” 郭占山背着馒头回到阵地,脚一踏进去就有人举枪对着他:“你去哪了?”他把麻袋一扯,“哥几个,先吃一口再问。” 有人吓坏了,以为他叛变了,馒头一热,香味飘出来,几个饿得发疯的弟兄扑上来抢。 他也顾不上解释,就趁大家吃得上头,说:“兄弟们,真吃得饱!解放军不打咱,给吃给喝,进了壕就端馒头!”一句话,众人都愣住了。 夜里,他悄悄找了最熟的几个兵,说:“你们信我一次,跟我出去,别再等死。” 有个姓曹的士兵说:“要是骗我们,你也跑不了。” 郭占山说:“骗你们我也吃不上这口热馒头。” 就这样,一共27个人,第二天凌晨披着白被单,举着一根树枝当白旗,一路小跑冲出国军阵地。 解放军那边早就盯着他们,第一眼差点又要打。 还是刘学轩认出来了郭占山,立刻让人停火,把他们一个个拉进战壕。 每人都给发了馒头和热水,连解手的地方都有人领着去。 他们原以为会被刁难,结果一进来像变了天,吃的有了,骂声没了。 过了两天,郭占山自己找到指导员:“我熟悉对面碉堡位置,能不能让我上?” 刘学轩问:“你行不行?”他说:“你信我一回,我就再干一票大的。” 于是他穿着原来的军装,夜里带着几个人摸进敌阵,把一个碉堡给炸了,还顺手俘了七十多个老伙计。 他回来那天,身上被打穿了棉衣,还笑着说:“这次信我值了吧?” 他后来在战场上干了不少活儿,但也因为穿着原来国军的衣服,屡次被自己人当成特务抓。 他干脆换了件解放军旧军装,才算落了个清静。 部队里流传着一句话:“你别看他是投降来的,那麻袋馒头,换回一个整排人呢!” 这事后来被军报报道,说是“政治攻势的一次成功实践”。 其实老百姓听着就一句话:解放军能让人活命,谁还替那群坐飞机抽雪茄的将军卖命? 战壕里的人最明白,谁给口吃的,谁才是真的兄弟。 有人说这事可能有夸大,说馒头到底多少个没人记清了。 可无论几多,能换来二十七个活人,那就够了。 战后,郭占山还被请去讲过话,他一句废话没有,就说:“我不是为了理想来的,我是饿得不行了,可后来我觉得,这边才是让人活的地方。” 淮海战役那阵,像郭占山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 根据后来战役总结,超过六成的敌军不是被打死的,是投降的、起义的、跑过来的。 打仗不是看谁枪快,有时候,看的是谁嘴里有馒头,谁心里有人味。 这一仗,解放军赢的不只是阵地,更是人心。

0 阅读:1020

评论列表

曾经8-CH

曾经8-CH

8
2025-04-10 05:38

民以食为天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