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成都有个香烟店的老板,坐着看报习惯双腿并拢,后背胸膛挺得直,双手将报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10 09:20:08

1950年,成都有个香烟店的老板,坐着看报习惯双腿并拢,后背胸膛挺得直,双手将报纸举过胸口,没想到,侦查员发现他坐姿过于正派,细查后竞将其枪决,而百姓却纷纷拍手叫好! 1950年的成都,一片安宁祥和。解放军于前一年底进驻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城市中心的一条小街上,有家不起眼的香烟店,开张已有几个月时间。 店主是个中年男子,自称姓王,不苟言笑,为人低调。每日按时开门营业,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鲜少有人对他产生怀疑。这位王老板,正是曾任军统西南局负责人的王子民。在国民党溃败后,他和妻子逃亡至成都,隐姓埋名,以开设香烟店为掩护。 1950年2月中旬的一天,一位老干部走进了这家香烟店。他是来买些烟草的。刚进店门,他便注意到了店主王子民正坐在柜台旁看报。王子民双腿并拢,后背挺得笔直,胸膛微微前倾,双手将报纸举过胸口,目光专注。 普通民众看报,往往是歪斜着身子,或是随意翘着二郎腿,很少有人会保持如此端正的姿势。尤其是那双手举报的姿势,简直就像是军校里教的标准读报姿势。 老干部不动声色地买完烟离开,但心中已经起了疑虑。他立刻将这一观察向当地公安部门进行了汇报。 接到线索后,公安机关立即安排侦查员对这家香烟店进行秘密监视。他们发现王子民除了那过分规矩的坐姿外,他常在深夜时分离开住所,行踪诡秘;他家中偶尔会传出奇怪的电波信号。 侦查员们还发现,王子民每次接待顾客时都有意回避某些话题,特别是关于抗战和内战的议题。一次,当有人谈及李公朴和闻一多遇害的新闻时,王子民的面色明显变了,匆忙岔开话题。这一系列的反常举动更加深了公安干警的怀疑。 终于,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公安机关决定采取行动。1950年2月中旬的一天,当王子民正在店内按惯例坐着看报时,几名干警突然进入了香烟店。面对干警的突然到来,王子民表面镇定,似乎只是要准备卖烟,但随即被干警制服。 "你们要干什么,我可是良民。"王子民拼命挣扎着辩解。 一位干警厉声质问道:"你可还记得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 这话如雷击顶,王子民顿时泄了气。他的伪装,终于被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坐姿——双腿并拢,后背挺直,举报纸过胸的军人习惯所出卖。 1946年夏天,中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国共和谈的结果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在云南昆明,两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先后遇害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愤怒浪潮。 李公朴作为民主联盟的早期领袖,长期致力于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当年2月,他在重庆较场口的大会上毫不畏惧地批评了蒋介石的独裁野心。他那句"为了民主,我已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了"的豪言壮语,振奋了无数爱国者的心。 到了6月,李公朴来到昆明后,积极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平请愿活动,征集了十万民众的联名。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在蒋介石的亲自批示下,要对这些"奸党分子"进行"处置"。7月11日,悲剧发生了,李公朴夫妇在外出途中被暗杀。 仅仅四天之后,闻一多教授为其好友李公朴举行了追悼会,并发表了那场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他在演讲中直面特务,表达了不畏牺牲的决心。令人痛心的是,就在当天下午,这位勇敢的知识分子也惨遭杀害。 在这两起震惊全国的暗杀案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人物——军统西南局负责人王子民。正是他接受了上级的密令,指挥特务实施了这两起谋杀。案发后,面对全国舆论的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慌忙甩锅,试图将责任推给云南地方军阀龙云。 王子民配合这一阴谋,竟然诬陷龙云的第三个儿子参与其中。但这一拙劣的手法并未奏效,龙云在云南颇受民众爱戴,这样的诬陷难以服众。最终,军统方面不得不推出两名小特务作为替罪羊,而真正的元凶王子民却继续逍遥法外。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向西南挺进,国民党残部节节败退。王子民明白自己无法跟随大部队逃往台湾,于是带着妻子隐藏到了成都,以开设香烟店为掩护,继续为国民党残余势力从事情报工作。每天白天,他是香烟店的平凡老板;夜晚,他则通过秘密电台与上级保持联系,传递军事和政治情报。 公安干警在王子民住所的搜查中,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地窖。地窖内藏有一部精密的电台设备,以及大量机密情报文件。这些文件不仅记录了他参与谋杀李公朴、闻一多的证据,还包含了国民党特务在西南地区的组织网络,以及他们计划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一系列破坏活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些文件中,公安人员还发现了王子民正在策划的新破坏计划,包括暗杀几位在成都的重要干部和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详细方案。如果这些计划得逞,将对刚刚解放的成都造成严重危害。 面对铁证如山的罪行,王子民最终认罪。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1950年秋天,这位曾经的军统特务头目被依法判处死刑。 执行死刑那天,成都城内聚集了上万民众。当宣判执行的那一刻,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0 阅读:220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