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许世友端碗酒,高喊:谁能把我摔倒,我请他喝酒!接二连三,上来30多位战士,都被打趴下。许世友哈哈大笑:看来,这酒只能我自己喝了!他一扬脖,刚要喝,谁料,只听一个声音说:慢着! 1930年,中国革命正处于艰难时期。白色恐怖笼罩大地,革命队伍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将领们深知培养战士们的战斗精神和坚韧品质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性。 1930年的一个下午,第四军第12师34团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许世友将一坛美酒放在操场边的桌子上,朗声对战士们说:"谁在背后能把我摔倒,就请他喝这坛酒!"这句话立刻在战士们中引起一阵骚动。 许世友曾经在少林寺修习武艺,一身功夫了得。他自信只需要使出两成功力,就能将这些年轻的战士轻松摔倒。战士们虽然知道许世友的厉害,但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纷纷跃跃欲试,想要赢得这个荣誉。 很快,一名壮实的战士站了出来,挑战许世友。两人刚一交手,那名战士就被许世友轻松摔倒在地。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战士们轮番上阵,却都无一例外地被许世友制服。连队里最强壮的几位大力士也都败下阵来。接二连三上来了30多位战士,却没有一个能将许世友撂倒。 看着倒在地上的战士们,许世友得意地笑了起来:"看起来这酒只能我一个人喝了。"他伸手拿起酒坛,正要畅饮。 就在这时,队列中走出一名士兵,声音不高却格外有力:"团长,慢着!"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引得大家纷纷侧目。许世友放下酒坛,抬头一看,是刚刚晋升为排长的小兵刘飞。 刘飞是湖北黄安人,1905年出生,1930年才参加红军,不到一年就当了排长。此时的刘飞虽然打仗勇敢,但身材单薄,非常不起眼。队列中的战士们都露出了不屑的笑容,认为这个瘦弱的小排长肯定是自不量力。 许世友看着刘飞,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只是随口提醒他:"小伙子,我们有约在先,摔疼了可别来抱怨。"刘飞默默点头,没有多言。 在众人的注视下,许世友和刘飞走到场地中央。许世友摆好姿势,刘飞也做好了准备。两人相对而立,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随着一声令下,两人开始较量。许世友使出了惯用的招式,想要轻松制服这个看似弱小的对手。但出人意料的是,看起来单薄的刘飞竟然纹丝不动。许世友加大了力道,刘飞却突然发力,一个漂亮的过肩摔,将许世友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场上顿时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惊呼和热烈的掌声。战士们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谁能想到瘦小的刘飞竟然有如此本领? 许世友也感到十分意外,但他为人光明磊落,立即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毫不含糊地将那碗酒亲手递给了刘飞,表示祝贺和敬意。 1937年,为了更好地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刘飞进入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政治知识,不仅武艺精进,更在思想理论上得到了升华。 1938年,学成归来的刘飞满怀雄心壮志,加入了张云逸领导的新四军第3支队,投身抗日前线。随着新四军在江南地区的英勇作战,他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日军对新四军既恨又怕,尤其是对第3支队更是恨之入骨。 1939年9月的一天,刘飞所在的部队在江阴顾山地区遭遇了日军的伏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担任政治处主任的刘飞与团长叶飞并肩作战,指挥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激烈交锋。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颗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刘飞的胸部。他重重地倒在了血泊中,但子弹并没有从他的背后穿出,而是留在了他的体内,距离心脏仅几厘米。 由于伤势严重,刘飞与其他36名伤员被安置在苏州阳澄湖上的几艘木船上养伤。这些简陋的木船就是他们的"后方医院",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医生们的医术精湛,使得刘飞等人得以渐渐康复。 在阳澄湖养伤期间,刘飞成为了伤员们的领导,带领大家不仅恢复体力,还积极开展工作。 闲暇时,刘飞还给乡亲们讲解抗日道理,分享新四军的战斗故事,让百姓了解到真正的抗日力量是什么样子。 在刘飞的感召下,当地的年轻人纷纷要求加入新四军,甚至有一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也选择加入。就这样,当初只有36名伤员的队伍逐渐壮大,五个月后,当刘飞带队归建时,已经发展到近千人的规模,令指挥部的领导大为惊讶。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刘飞的职务也不断提升,从团长到旅长,再到纵队司令员。1945年春,他指挥了抗战中著名的三垛河伏击战,一战消灭日、伪军1800余人,获得了新四军军部的通令嘉奖。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飞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重要战役,屡立战功。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是击败蒋介石"御林军"、击毙张灵甫的主力之一,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948年5月,刘飞晋升为一纵队副司令员,成为了曾经的战友叶飞的得力助手。1949年1月,他又担任了2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41年,许世友去山东拜访一位武林高人。71岁的高人对许世友说:“我能躲开子弹
【16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