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大财主得了怪病,请来名医施今墨。他刚要写药方,却停下直勾勾盯着大财主的小夫人:“就差一药引?”小夫人一问“那可不行,那是我家老爷的‘心头肉`。”哪料,转身却将老爷的“心头肉”砸了个稀碎。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此时,施今墨作为山西的革命代表,积极参与了革命运动,并在革命胜利后,受邀出席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总统就职典礼。 在革命的热潮中,施今墨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被委任为客卿,进入了总统府的陆军部,并协助陆军总长黄兴修订了陆军法典。 然而,辛亥革命的成功并未持续太久。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孙中山被迫离开了政坛,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派系争斗也逐渐显现。施今墨目睹了这些政治斗争的丑陋面目,心中充满了失望。 面对国民党内外的尔虞我诈,施今墨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无奈,逐渐萌生了退出政坛的念头。到了1921年,他的内心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最终决定彻底告别官场。 施今墨之所以离开政坛,选择投身医学,背后有着深刻的个人动机。施今墨的母亲在他年幼时身体虚弱,遭遇庸医误诊,差点因此丧命。这一事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医学对于人民健康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目睹了许多贫苦百姓因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深感社会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和不足,这些经历都促使他决心投身医学事业,救治病人,改善社会医疗条件。 事实上,25岁的施今墨刚到北京时,便开始为周围的人诊治疾病,尽管他当时并未正式行医,但凭借出色的医术,很快在圈子内小有名气。 为了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施今墨决定开设自己的诊所。经过一番准备,他在北京宣武门的茄子胡同开设了一家医馆。 不到两年时间,这家医馆便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患者,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医疗机构之一。施今墨的医馆不但提供常规诊疗,还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的诊所逐渐成为了许多人寻求医疗帮助的首选之地。 那个时代,西方医学的引入对中医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中,西方的医学被视为先进的代表,广受推崇。西医凭借其迅速见效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甚至有人认为传统的中医存在迷信和不科学的成分。 在1927年后,国民党内部开始出现强烈的声音,要求取消中医。由于国民政府没有设置相关的中医管理机构,也没有中医学院或研究所,施行西医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中医的处境。那时,如果想开设中医诊所,必须到警察局注册,而卫生机构根本不承认中医的合法性。 1928年,国民政府宣布将逐步取消中医,并通过了相关决议。中医界的人士愤慨异常,施今墨便率先行动,积极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捍卫中医的科学性,强调中医与西医应并存互补,不能简单地将中医抹杀。 施今墨不仅在报刊上进行公开辩论,还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动员各界人士共同反对取消中医的决策。但这些努力并未产生实质性效果。 时任国民政府重要领导人汪精卫,一直是中医的强烈反对者,他认为中医不过是封建迷信,是不科学的产物。许多国民党元老试图劝说汪精卫改变看法,但都未能如愿。此时,汪精卫的岳母突患痢疾,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未见效果,病情反而日益严重。 在无奈之下,有人推荐施今墨来为其诊治。施今墨到达后,通过仔细的望闻问切,仅凭望诊便准确判断出病因。施今墨为汪岳母开出药方,称三剂药后必能痊愈。 果然,药到病除,汪岳母恢复了健康。汪精卫对于施今墨的医术深感震惊,并想要赠送匾额以示谢意,但施今墨婉拒了。 在此次治疗之后,汪精卫开始改变对中医的看法,最终也促成了国民政府撤回了取消中医的决议。此后,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国医馆,施今墨被任命为副馆长。 但施今墨很快发现,国民政府成立的这个国医馆并没有实际的力量和资源,其经费长期紧张,运作也较为停滞。施今墨意识到,国民政府并未真正重视中医发展,最终辞去了副馆长职务。
1931年,大财主得了怪病,请来名医施今墨。他刚要写药方,却停下直勾勾盯着大财主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0 16:29:40
0
阅读:321
用户18xxx46
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