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黄竞武被捕,敌人见他不屈服,就把他活埋。当泥土将他全部埋没时,敌人正准备离去,没想到泥土却突然动了起来! 1949年的上海,国民党政权即将溃败,他们将目光紧盯着每一个可能支持共产党的民主人士。在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上,黄竞武正在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国民党特务日夜监视着黄家的一举一动,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黄炎培——这位在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民主人士。正当此时,共产党向黄炎培发出邀请,请他前往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黄竞武深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必须设法帮助父亲突破特务的监视。他仔细观察发现,自己与父亲长相极为相似,于是制定了一个"金蝉脱壳"的计划。 在一个春日的清晨,黄家突然张灯结彩,门前挂起了大红灯笼。特务们刚开始还有所怀疑,但黄家对外宣称是为黄炎培准备寿诞,这个说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趁着特务放松警惕之际,黄竞武和妻子精心伪装成黄炎培夫妇,大摇大摆地走出家门。特务们紧随其后,跟着他们来到了永安百货公司。 就在特务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永安百货时,真正的黄炎培夫妇已经悄然离开上海,辗转前往北平。这一计谋成功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增添了一份重要力量。 然而,黄竞武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当他得知国民党准备将上海最后的20万两黄金转移到台湾时,立即行动起来。他利用自己在金融界的人脉,发动各界力量进行抵制。 这些黄金对于当时有600万人口的上海来说,关系着市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黄竞武组织社会各界进行游行示威,最终成功阻止了国民党的转移计划。 在上海中央银行工作期间,黄竞武的办公室成为了地下党的重要联络点。他不仅为地下党员提供安全的联络场所,还严格保护着地下党员的身份信息。 同时,他积极收集"四行两局"的情报,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在与摇摆不定的国民党要员接触时,他总能以理服人,策反了不少对国民党失去信心的人士。 1949年5月,上海的解放已经近在眼前。国民党特务对黄竞武的行踪进行了严密监视,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民主建国会的同志多次劝说他暂时离开上海避避风头。面对这些善意的劝告,黄竞武始终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更应该坚守岗位。 就在上海即将解放的关键时期,国民党特务选择了最后的疯狂报复。一天傍晚,当黄竞武结束外出工作回到办公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特务将他抓捕。 消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立即下达了营救命令。考虑到关押黄竞武的国民党上海保密局负责人毛森贪财的特点,共产党方面决定用重金营救。 起初,毛森对这笔交易表现出了兴趣。在对黄竞武严刑拷打却得不到任何情报后,他认为可以借此机会敲一笔竹杠。 然而,就在营救行动即将展开之际,国民党上层对黄竞武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认为既然无法从黄竞武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就没有继续关押的必要。 1949年5月17日,这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国民党特务将已经被折磨得体无完肤的黄竞武从牢房中拖出。 在刑场上,面对敌人的威胁和诱惑,黄竞武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即便是在最后的时刻,他也没有向敌人屈服。 这一天,共产党的解放军正在向上海发起最后的进攻。黄竞武生前策反的一些国民党将领,正在为解放军打开胜利之门。 十天后的5月27日,上海彻底获得解放。然而,为这座城市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黄竞武,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他的牺牲,距离上海的解放仅仅相差十天。在这短短的十天里,上海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竞武13岁就考入了清华大学,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勤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获得了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 学成归国后,黄竞武立即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推动中国的会计改革。 在蚌埠工作期间,他遇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当地的一些官员试图用重金收买他,但黄竞武始终保持着廉洁奉公的操守。 这种坚持付出了代价,他失去了在蚌埠的工作。但这次挫折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反腐倡廉的决心。 黄竞武的这种家国情怀,源自他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黄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始终坚持用教育改变中国的理念。 黄炎培曾立下"不为官吏"的誓言,专注于教育事业。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周恩来总理的劝说,他最终接受了政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下一代。黄竞武的儿子黄孟复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后来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这个家族的三代人,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黄炎培在教育领域开拓进取,黄竞武为解放事业献出生命。
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态度硬如铁!美国刚把关税加到125%,咱们外交部发言人毛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