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抛出惊人预言,他说:“十年内,人类每周只需工作三天!而让这成为可能的,正是AI的快速发展……” 硅谷资深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其实很早期之前就抛出了一个相当震撼的观点,那就是未来80%的职业都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这种冲击几乎是无差别的,无论是办公室里的白领还是生产线上的蓝领。 都知道科斯拉不是无名之辈,他是太阳微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后来又创立了科斯拉风险投资公司,还是早期就慧眼识珠投资了OpenAI的关键人物。 在他看来AI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是压倒性的,可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以他强调全民基本收入就很重要,可能会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 而且有趣的是,科斯拉关于工作时间缩短的看法在科技界的领袖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共鸣。其实早在2023年,比尔·盖茨在一次播客访谈中就谈到过类似的观点。 他确实认为人类或许有一天真的不必那么辛苦工作,一个每周只工作三天的社会是“有可能的”,不仅如此他还把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比作个人电脑的诞生。 它不会完全取代工作,但会永远改变工作的方式,他甚至观察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现象,那就是人工智能对白领工作的自动化影响,似乎比预想中要来得更快。 这和许多人原本认为体力劳动会先被取代的判断恰好相反,就连以工作狂闻名的埃隆·马斯克也曾畅想,未来工作可能会变成一种个人追求或爱好。 那么到底是什么驱动了这场可能到来的变革?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哲学意味的视角,他回忆起自己在1980年代对个人电脑普及的设想,那时还只是希望电脑和软件能辅助人们工作。但是到了现在他认为AI正在颠覆这个模式,核心变化在于“软件开始懂得用户”,而不是“用户去适应软件”。 通过像聊天机器人这样的工具,大家能用自然语言跟数据和系统对话,这都让人机交互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然和高效。这不仅仅是界面变聪明了,而是技术真正成为延伸我们能力的伙伴。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像撰写法律文件,编写代码这类知识密集型工作,反而比看似简单的体力工作更容易被AI影响。 说白了AI的核心优势其实就是在于学习和模拟认知过程,不过生产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新的消费需求和工作内容的出现,我们倒是也不需要太过于焦虑。现在看起来这次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浪潮,自动化能力其实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困扰很多人,那就是仅仅减少工作时间是不是就等同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技术改变带来的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引导和使用它,未来又会变化到哪一种程度,目前还不好说。
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抛出惊人预言,他说:“十年内,人类每周只需工作三天!而让这成
悬案龙探长
2025-04-11 15:55:04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