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到底如何规划,才能赢得天下?
三国这盘棋,蜀汉本来拿的是天胡开局,愣是被自己玩成了死局。咱今天就说句大实话:刘皇叔这帮人要是别整天想着北伐,老老实实守好蜀道天险,曹魏东吴早晚得自己崩盘。他们输就输在太想证明自己,结果把"天命在刘"这张王牌打成了烂牌。
一、蜀汉最大的底牌根本不是军队 蜀汉立国的根本不是什么"匡扶汉室",而是"天命在刘"这块金字招牌。您可别小看这四个字,在东汉灭亡后的三百年里,这玩意儿比核武器还管用。曹丕篡汉时为啥要搞禅让戏码?司马家夺权时为啥非要让曹奂"主动"让位?说白了就是缺了"刘"字招牌,得靠仪式感找补。
刘备集团最牛的地方在于,他们手握汉室宗亲认证,相当于拿到了官方正版授权。曹魏东吴再怎么兵强马壮,在老百姓眼里都是"盗版系统"。这差距有多大?看看西晋就知道了——司马家刚统一天下就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龙椅烫得根本坐不住。
二、曹魏东吴都在慢性自杀 曹魏看着国力强盛,实则是个火药桶。从浮华案到高平陵之变,从淮南三叛到司马篡位,权臣篡位就跟吃饭喝水似的。东吴更离谱,孙权晚年搞出二宫之争,儿子们杀得血流成河。这些内乱是偶然吗?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立国不正,统治成本高得吓人。
反观蜀汉,四十多年愣是没出过权臣篡位。不是诸葛亮道德高尚,而是"刘"字招牌镇着场子。您让曹操活到刘备那个岁数试试?曹丕早把他爹坟给刨了。这就是"天命在刘"的威力——权臣最多当霍光,绝不敢做王莽。
三、蜀汉自己把王炸拆成单张 诸葛亮六出祁山还能说是以攻代守,到姜维九伐中原就纯属魔怔了。这帮人嘴上喊着"汉贼不两立",身体却很诚实地跟着曹魏节奏走——觉得国力差距越拖越大,必须趁早决战。这不就中了曹魏的圈套吗?
谯周写《仇国论》不是投降主义,而是大实话:您蜀汉要是真信"天命在刘",就该稳坐钓鱼台;要是信"国力决定论",干脆投降拉倒。结果蜀汉高层既要又要,把战略定力扔进了锦江,最后活活把自己拖垮。
四、躺赢攻略本该如此 闭关修炼:守着剑阁、阳平关当乌龟,修它个十八道防御工事。您别看曹魏地盘大,从洛阳运粮到陇西比登天还难。耗上二十年,看谁先饿死。 文化输出:天天发小作文宣传"刘氏正统",在曹魏境内搞"寻亲活动"——凡是姓刘的都给发慰问金。这招看着傻,实际能挖曹魏墙角。 坐等吃瓜:曹魏权臣三天两头搞政变,东吴皇室内斗永不停歇。等他们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再派个使者去洛阳说:"陛下,您家祖坟冒青烟啦!" 闷声发财:诸葛亮搞的木牛流马继续升级,把蜀锦卖到罗马去。等曹魏贵族都穿惯成都丝绸,打仗?打个屁!直接经济殖民。 五、历史早就给出参考答案 西晋统一后36年就崩盘,五胡十六国哪个不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南朝宋齐梁陈跟走马灯似的换皇帝。这些政权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没有"天命"背书,统治成本高到爆炸。
再看唐朝为啥能长治久安?人家认准"李氏出自老子"的神话,把"天命"故事讲圆了。蜀汉要是能坚持"刘"字招牌三百年,等来自己的李渊李世民,哪还有南北朝什么事?
六、北伐狂魔们错在哪 诸葛亮姜维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天命"当成了宣传口号。真信这玩意就该像刘秀等着绿林赤眉互撕,像李渊等着隋朝自爆。结果非要用益州一州之力硬刚中原九州,这不是头铁是什么?
最讽刺的是,等蜀汉灭亡后,"刘"字招牌还在发光发热。刘渊建立汉赵政权,刘备曾孙刘阿知东渡日本成贵族祖先。这招牌保质期比曹魏国祚都长,蜀汉高层却急着把它当柴火烧了。
所以说蜀汉这帮人,明明握着历史最优解,非要把自己活成悲情英雄。他们要能想通这个理,哪轮得到司马家捡便宜?这就好比拿着茅台股票非要割肉,回头看着股价破两千直拍大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