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云南"黑道女枭"杨菊芬被判处极刑。她身披囚衣、脚戴镣铐,却依然透出惊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12 07:55:44

2011年,云南"黑道女枭"杨菊芬被判处极刑。她身披囚衣、脚戴镣铐,却依然透出惊心动魄的美丽。在生命最后时刻,她做出一个抉择,只愿女儿能远离她带来的阴影…… 【消息源自: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年度重大刑事案件公报;《中国禁毒报》2011年边境毒品犯罪专题报道;新华社蒋家田犯罪集团深度调查】 "砰!"法槌落下时,杨菊芬腕间的手铐撞在被告栏上发出脆响。这个31岁的女人下意识摸了摸脖子——那里再没有十年前那条沉甸甸的金项链,只有死刑犯统一穿着的橘红色马甲。旁听席最后一排,她12岁的女儿被亲戚死死捂住眼睛,但孩子还是从指缝里看见了母亲被法警带走的背影。 时间倒回1997年夏天,16岁的杨菊芬赤脚站在瑞丽市电子厂门口,塑料凉鞋的搭扣又断了。她盯着橱窗里标价38元的皮鞋咽口水,那是她半个月的饭钱。"阿芬,发什么呆?"同乡大姐把冰棍塞给她,"听说缅甸那边招玉石工,一天能挣五十块呢。"冰棍水滴在洗得发白的衣襟上,像她心里化开的欲望。 转折发生在雨季的傍晚。厂里最时髦的姑娘小美坐在摩托车后座呼啸而过,溅起的泥水弄脏了杨菊芬的裤脚。"对不起啊~"小美晃着金手镯喊。那天晚上,杨菊芬在宿舍用肥皂搓了半小时裤子,搓着搓着突然把脸埋进水里——第二天清晨,她辞工走进了"金海"歌舞厅。 "蒋老板说请你喝杯蓝山咖啡。"服务生递来的杯垫上粘着张百元大钞。二楼包厢里,49岁的蒋家田正用打火机烧着一张欠条,火光照亮他小指上的翡翠戒指。"小姑娘,在瑞丽,聪明人都喝得起三百块的咖啡。"他推过来个丝绒盒子,里面躺着条金项链,比小美那条还粗两圈。 2001年春节,当杨菊芬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坐在奔驰车里回村时,她父亲杨国英正蹲在院门口抽旱烟。老汉看着女儿甩出两沓现金把漏风的土房推平重盖,突然抓住她手腕:"这钱比化肥还熏人!""爹,您不懂。"她挣脱时,婴儿的银镯子在老汉手背上刮出红痕。 贩毒网络像蜘蛛网般在边境蔓延。杨菊芬学会用婴儿奶粉罐夹带海洛因,把毒品藏在运送建材的卡车夹层。有次女儿发烧到39度,她却在缅甸验货。"妈妈为什么总出差?"面对孩子的疑问,蒋家田笑着往孩子书包里塞了部新款手机:"因为你妈妈要给你买全世界最好的东西。" 2009年缉毒警收网那天,杨国英正赶着骡子往山里运货。老人在审讯室得知,那些他亲手搬过的"建材"足够让二十个家庭家破人亡。"作孽啊!"他撞向墙壁时,民警从他内兜里摸出张皱巴巴的照片——背面是杨菊芬十岁时的铅笔字:爹,我长大给你买新棉袄。 "执行前要不要见孩子?"女警问。杨菊芬摇头,镣铐在水泥地上拖出凌乱的痕迹。窗外飘来烤红薯的香气,就像她十六岁那年,在电子厂门口闻到的味道。警车驶过新建的禁毒教育基地,巨幅海报上正是她戴着金项链的入狱照,标题触目惊心:奢靡人生,终成黄粱一梦。 (完)

0 阅读: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