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已经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彪,早上晨练后回到家中。他吃完早餐后,穿上外套,拿起手提包,然后骑上自行车,准备前往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他对妻子说:“外面的天气很冷,你最好不要外出了!”但从此以后,他就消失了…… 1993年11月16日,凌晨六点,七十岁的陈彪院士已经完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晨练。 回到家后,陈彪简单地吃了早餐,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时钟。今天他需要去南京大学参加一场重要的学术会议,时间定在上午八点。 他穿上厚实的外套,仔细地检查了手提包里的材料,然后走到门口准备出发。临走前,他叮嘱妻子今天天气太冷,最好不要出门。 这是妻子最后一次见到陈彪,也是这位中科院院士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按照陈彪一贯的作风,这段路程最多需要十五分钟。他总是提前到达会议现场,从不迟到,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 然而当会议开始两个小时后,主持人始终没有等到陈彪的身影。在场的与会者都感到不安,因为他们都知道陈彪一向守时。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确实有什么特殊情况耽搁,陈彪一定会提前通知。可是这一次,既没有电话,也没有任何消息。 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在陈彪可能经过的路线上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但是警方既没有找到陈彪,也没有发现他骑的那辆自行车。路面上没有任何打斗痕迹,也没有发现血迹或其他可疑的线索。 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下,搜索范围不断扩大,警力投入持续加强。 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的是,这条路上遍布商铺,早晨正是市民们上班、开店的时间。但是竟然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异常情况的发生。 搜寻的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南京市,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警方调查了所有可能的线索,走访了沿途的每一户居民,查看了所有可能的监控记录。 陈彪的求学之路始于金陵大学,在那里他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毕业后,他先后在台湾大学和金陵大学担任教职。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陈彪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他的姐姐陈纶在美国学成后,邀请他前往美国深造。 然而,陈彪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他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决定留在中国发展太阳物理研究。 1947年,陈彪来到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开始了他毕生追求的太阳物理研究。当时的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陈彪深知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研究太阳物理对了解整个宇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研究,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1953年,经过多年准备,陈彪向组织提交了建设太阳物理研究的详细报告。这份报告获得了批准,他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 为了建立中国自己的太阳观测网络,陈彪四处奔走。他先后从苏联和法国引进了色球望远镜,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 更令人佩服的是,陈彪带领团队改装了一套旧的定天镜,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太阳成像摄谱系统。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太阳观测能力。 在陈彪的带领下,中国的太阳物理研究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他发表了大量关于太阳自转、磁场和日面现象的研究论文。 科学的探索精神在陈彪的家族中代代相传。他的父亲陈体诚是留美工程师,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建设。 陈彪的兄弟姐妹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姐陈纶是留美博士,二姐陈缃是检验专家,妹妹陈纲和陈绥分别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 1981年,陈彪率团参加国际太阳物理学术讨论会,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让国际同行看到了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实力。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陈彪等科学家的推动下,中国的太阳物理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特别是在太阳光谱、耀斑和黑子研究方面,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990年,陈彪入选《剑桥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这是对他科研成就的重要认可。他用几十年的坚持,为中国在太阳物理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陈彪失踪前的最后几年,他仍然在积极推动太阳物理研究的发展。他为中国的天文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陈彪院士的失踪案成为了警方调查史上最棘手的案件之一。这起发生在城市主干道上的案件,竟然找不到一丝可供追查的线索。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陈彪失踪后的几年内,南京大学周边又发生了两起重大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案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猜测。 1996年,南京大学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碎尸案。三年后,又有一名南大学生神秘失踪。 然而,警方经过详细调查后,并未发现这些案件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案手法。 一些专家注意到,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在后来发布的纪念文章中,对陈彪的科研成就进行了详细回顾。但这些文章都回避了失踪事件。 更具争议性的是,在2001年6月,有期刊发表了庆贺陈彪78岁生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出现引发了新的讨论。 中国科学院官网的院士名单中仍然保留着陈彪的名字。但他的个人履历只记载到失踪前的经历。
1993年,已经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彪,早上晨练后回到家中。他吃完早餐后,穿上外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12 09:53:0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