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个大汉奸在家里宴请日军。突然,有女人哭喊着:“救命啊!”大汉奸跑出去一看傻眼了,原来几个日本卫兵在侵犯他的女儿和姨太太……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城,陶锡三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在他年轻时期,陶锡三曾经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这段经历让他深深迷恋上了日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位出生于南京的知识分子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当地的学者和官员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回国后的陶锡三经常在私人场合宣扬日本的"先进",并多次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来推广日本文化。 在日本逐步蚕食中国领土的过程中,陶锡三表现出明显的亲日倾向。当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三省时,其他知识分子和民众都在强烈抗议,而陶锡三却认为这是中国"落后"的必然结果。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推进,陶锡三与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往来越发频繁。他经常出入日本领事馆,与日本官员密切接触,在南京的上流社会中扮演着日本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1937年,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南京时,许多有识之士都选择撤离。然而已经53岁的陶锡三不但没有随大家一起撤离,反而主动留了下来,这个选择彻底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陶锡三立即展开了他的"投诚"行动。他第一时间找到日军指挥部,主动提出愿意为日军效劳。 很快,日军认识到这位精通日语的南京本地人可以成为他们统治南京的工具。在日军的扶持下,陶锡三被任命为"南京自治委员会"主席,成为日军统治南京的重要帮凶。 上任后的陶锡三立即开始了一系列"表忠心"的行动。他组织人手在南京城的主要街道和城墙上张贴亲日标语,宣传日本军队给南京带来的所谓"和平"。 在日军的支持下,陶锡三开始清理南京城内的难民营。他带领一群打手强行驱散避难的百姓,并把难民营的棚屋全部烧毁,逼迫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回到街道上。 这些被赶出难民营的南京市民成为了日军的免费劳动力。陶锡三协助日军建立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强迫适龄男子为日军修筑工事、搬运物资。 为了配合日军的宣传需要,陶锡三还强迫街道上的百姓在日军摄影时露出笑脸。那些不愿配合的市民会遭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当场殴打。 他的罪行还不止于此。陶锡三带领日军闯入南京的多所高校,以"清查可疑分子"为名,将大批女学生抓捕。这些无辜的女学生最终被送进日军设立的慰安所。 在陶锡三的"治理"下,南京城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他帮助日军在各个街道设立了"保甲"组织,实行连坐制度,迫使市民之间互相监视。 日军每次在城内搜查抗日分子时,陶锡三都会带头充当向导。他熟悉南京城的每个角落,许多躲藏的爱国志士因他的出卖而被捕。 这个背叛民族的汉奸还积极参与日军的经济掠夺。他帮助日军统计南京居民的财产状况,为日军的抢劫提供情报。 陶锡三还在南京城内设立了多个"慰安所",美其名曰"特殊服务区"。这些场所实际上是日军奴役中国妇女的魔窟,不知有多少无辜女性在此遭受蹂躏。 在日军的支持下,陶锡三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住进了南京城内最好的住宅,经常举办奢靡的宴会招待日本军官,完全无视城内百姓的疾苦。 1938年初,陶锡三在自己的府邸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招待日军高官。这场宴会他准备了很久,特意从各地搜罗珍贵食材,请来名厨精心烹饪。 宴会开始时,一切都按照陶锡三的计划进行,日军军官们对他的安排赞不绝口。就在这时,府邸内突然传来了凄厉的哭喊声,打破了宴会的祥和气氛。 当陶锡三赶到内室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如遭雷击。几个喝醉的日本卫兵正在侵犯他的女儿和姨太太。 陶锡三上前阻拦,却被日本卫兵狠狠地打了几个耳光。他只能转身向宴会厅里的日军长官求助。 日军长官来到现场后,他的表现更是让陶锡三绝望。这位长官非但没有惩罚手下的恶行,反而露出了贪婪的目光。 日军长官直接下令,要将陶锡三的女儿和姨太太带走,美其名曰"为皇军服务"。在日本刺刀的威胁下,陶锡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被带上了军车。 这一事件让陶锡三彻底认清了日本人的真面目,他开始寻求新的靠山。很快,他就投向了同样是汉奸的汪精卫阵营。 在汪伪政府中,陶锡三继续他的汉奸生涯。他的两个女眷从此杳无音信,据说被送到了日军在南京城外的一处慰安所。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陶锡三被南京警方逮捕。在法庭上,检方列举了他在日军统治时期的累累罪行。 最终,法院判处陶锡三有期徒刑八年。这个判决在当时的南京民众看来实在是太轻了。 1953年,陶锡三刑满释放。出狱后的他在南京城内备受唾弃,无人愿意与他来往。 几年后,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汉奸在南京一个偏僻的角落死去。他的死讯传出后,许多南京市民都说这是对汉奸的最好报应。
1943年,7900名从中国战场抽调出来的日军老兵,正坐船前往新几内亚,半路遭到
【12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