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个18岁的山东莱西小伙参军入伍,原本是冲着坦克兵去的,结果因为是初

品古观今呀 2025-04-12 10:27:16

1986年,一个18岁的山东莱西小伙参军入伍,原本是冲着坦克兵去的,结果因为是初中兵,而成了装甲团里“喂猪的”炊事员...... 由于家境贫困,赵宗刚在初中时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尽管生活艰难,但他总有一项爱好,那就是修理东西。无论是什么小玩意,只要有机会,他总是会拆开研究,细心地将它们重新组装。 18岁时,赵宗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参军。他从小就对军人充满崇敬,认为军营是一个充满英雄的地方。然而,现实却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在装甲团,他并没有直接接触到任何的坦克或装甲车,而是被分配去做猪饲养员。 虽然身边的战友对此抱怨不已,但赵宗刚并未气馁。他专注于饲养工作,尽心尽力照顾猪群,甚至舍不得吃自己养大的猪,最终导致猪肉供应减少,他也没有机会尝到一口猪肉。 不久后,赵宗刚被调到炊事班。在厨房里,他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够做出一桌子拿手菜。虽然是个农村孩子,赵宗刚却很快通过努力,掌握了烹饪技巧,甚至成为了家里请客时的主厨。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宗刚的工作岗位不断变化,他先后担任了保管员、驾驶员等多个职务。尽管每个岗位他都能精通,但他始终心心念念着那个从未接触过的坦克。 在经过一年的犹豫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上级提出了成为坦克驾驶员的请求。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满怀信心,表示自己肯吃苦,愿意接受挑战。于是,他得到了一个机会,成为了坦克驾驶员。 为了尽快掌握坦克驾驶技能,赵宗刚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不仅在课本上苦读,夜以继日地学习技术知识,还通过爬上爬下坦克,熟悉每一个零部件。 1993年,他参加了一次军事演习。然而,在驾驶过程中,他发现坦克的发动机有异常,最终在爬坡时熄火。虽然事后证实这是机械故障而非操作失误,但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赵宗刚。他深感,如果战场上发生类似的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战局。 因此,他提出申请调至修理连,转行做一名修车工。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修理员能够确保整个团的战斗力,而一个优秀的驾驶员只能保证一辆坦克的战斗力。 但是,赵宗刚仅有初中的文化程度,而坦克维修却涉及极为复杂的零部件和运行原理,甚至需要掌握大量物理和机械知识。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赵宗刚没有退缩,白天向前辈请教,晚上则通过自学和反思不断积累知识。 逐渐地,他对坦克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甚至能通过机械的不同声音判断故障部位。他的“听诊修理法”逐步形成,这一方法不仅帮助他自己解决了大量故障,也弥补了我国坦克发动机维修领域的空白。 随着修理工作不断深入,赵宗刚的听力逐渐受到了损伤。为了继续精确诊断,他开始借鉴医学领域的工具和方法,将原有的听诊法进一步发展,发明出结合“看、听、摸、闻、问”的“五步修理法”,并使用听诊器进行辅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铁甲神医”。 赵宗刚不仅在技术上屡创新高,还在高原等极端环境中破解了多项难题。2011年,他应上级指示,前往高原地区解决坦克在高海拔环境中的故障问题。 凭借自己的一项发明——气缸压力调节器,他有效解决了坦克在高原行驶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使得坦克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表现优异。 赵宗刚的成就不仅限于修理技术,他的发明和贡献得到了军队的高度认可。多年来,他参与了近二十次大型军事任务,成功排除了超过三千个故障,并且节省了巨额的维修费用。他的技术不仅赢得了军队的尊敬,还让他成为了部队的宝贵财富。 他没有吝啬自己的经验,曾在短短的20天内,把一个完全不懂发动机的士兵培养成了军区比武的冠军,培养了500多名技术骨干,其中四名被称为“四大金刚”,成为部队中的技术中坚力量。 尽管赵宗刚获得了许多奖励和荣誉,并且在离开部队后曾被企业高薪邀请,但他依然选择回到部队,继续为国家的装备维修事业贡献力量。如今,作为装备维修辅导员,他正在努力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

0 阅读:139

评论列表

唐伯猫点蚊香

唐伯猫点蚊香

2
2025-04-12 11:28

工匠精神!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1
2025-04-12 11:29

他还使al写文突飞猛进!

钟舜怀副食商行

钟舜怀副食商行

1
2025-04-12 11:35

望,问,闻,切都学会了!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