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 那一年的秋天,长沙战场硝烟弥漫,一场关键的阻击战即将在笔架山上演,这将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又一个悲壮篇章。 笔架山地势险要,控制着通往长沙的要道,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攻占这座战略要地,国军195师奉命死守此地,阻挡日军前进步伐。 师长覃异深吸口气,开始点将,他需要一位能带领部队坚守三天的勇将,在军官会议上,覃异之道出了上峰的命令,会场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几乎必死的任务。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营长站了出来,他就是史恩华,一位黄埔军校第八期的毕业生,史恩华慷慨陈词:"为国捐躯,乃我辈之责,这个任务,我来完成!" 史恩华率领500多名将士,踏上了前往笔架山的征程,他们知道,这很可能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战斗。 抵达笔架山后,史恩华立即组织部队构筑防御工事,他们日夜不停地挖掘战壕,搬运弹药,丝毫不畏即将到来的黑云压城。 战争开始后,战士们奋勇杀敌,即使鬼子的装备和人数都远超他们,但竟奇迹般地被他们硬生生扛了下来! 史恩华和他的部下们顽强抵抗着,他们利用地形优势,以有限的弹药给予日军最大的杀伤,每当日军发起冲锋,史恩华就亲自带领士兵冲到最前线,用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三天里,笔架山上枪炮声不断,硝烟弥漫,史恩华的部队伤亡惨重,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即使在弹尽粮绝之际,这些勇士们仍然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没有一人投降。 最后一天,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史恩华身先士卒,率领仅存的几十名战士奋勇冲杀,在这场殊死搏斗中,29岁的史恩华英勇牺牲。 笔架山保卫战以史恩华部全军覆没而告终,但他们的牺牲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后续的长沙会战奠定了基础,史恩华和他的500多名将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荣誉与担当。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
盼柳说评你好
2025-04-12 12:05: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