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翰因“处女情结”,对包丽进行长期精神和言语虐待,要求包丽讲述性经历,并逼迫其

何仪聊 2025-04-12 12:40:38

牟林翰因“处女情结”,对包丽进行长期精神和言语虐待,要求包丽讲述性经历,并逼迫其提供流产证明以“示忠”。最终致其屈辱自杀身亡。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女生包丽(化名)在一间冷清的宾馆房间里服下了致命的药量。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结束了自己22岁的生命。那一刻,她的手机里还留着男友牟林翰发来的消息:“你不配被爱。” 包丽是无数人眼中的天之骄女:北大法学院的才女,文艺部部长,笑容温暖,成绩优异。2018年夏天,她遇到了牟林翰——那个她以为会携手未来的人。他来自北大政府管理学院,体育部部长,风度翩翩。两人相识于校园活动,很快坠入爱河。 一开始,牟林翰的温柔让包丽觉得像在云端。可她没想到,这段感情会成为她生命的深渊。恋爱半年后,牟林翰变了。他发现包丽不是处女,于是他开始一遍遍追问包丽的过去:“你有过别人,对吗?”“你不纯洁,配不上我。”这些话,像刀子一样刺进包丽的心。她试图解释,试图证明自己的爱。可牟林翰的控制欲像一张网,越来越紧。他要求包丽讲述每一段“性经历”,并且还逼她提供所谓“流产证明”来“示忠”。每一次争吵,他都用“脏”来定义她,让她的自尊一点点崩塌。 2019年6月,包丽第一次割腕。鲜血染红了宿舍的地板,她被救回,却没人知道她的心早已千疮百孔。牟林翰的行为,被法律称为“软暴力”。他没有拳打脚踢,却用言语和心理操控,将包丽推向绝望的边缘。这种手段,源于一种名为PUA(Pick-Up Artist)的文化。它教唆男性通过贬低、控制、孤立,让女性丧失自我,只为满足扭曲的占有欲。 包丽的日记里写着:“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总说我不配。”她一次次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却不知道,这正是PUA的陷阱——让受害者深陷自我怀疑,无法逃离。 2019年8月,包丽再次服药,被送往医院抢救,侥幸活了下来。可牟林翰的辱骂从未停下。10月9日,她独自走进北京一家宾馆,锁上门,颤抖着在手机上敲下最后一条微信:“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发送对象是牟林翰。几分钟后,她打开桌上的塑料瓶,倒出200粒安眠药,一口吞下。窗外夜色渐深,街灯昏黄,房间里却静得让人窒息。几个小时后,牟林翰找到她时,她已陷入昏迷。他没有立刻拨打120,而是试图用灌水的方式“救”她,直到半个多小时后才送往医院。 2020年4月11日,在医院的病床上,包丽的心跳永远停止。她的床头,放着一本她最爱的诗集,书页里夹着一张照片——那是她和牟林翰最初的合影,她笑得那么明媚。 包丽的死,震动了整个社会。她的母亲蔡女士在整理遗物时翻开了包丽的手机,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让母亲痛彻心扉。她决心为女儿讨回公道,将牟林翰告上法庭,控诉他用精神虐待毁掉了女儿的生命。 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法官认定,牟林翰的言语和行为构成虐待罪,与包丽的自杀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判决书上写着:“被告人长期以侮辱、贬低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摧残,致其自残及死亡,情节恶劣。”牟林翰被判处3年2个月监禁,并赔偿包丽母亲73万余元。二审维持原判,可这判决,却换不回那个爱笑的女孩。 包丽的悲剧,让人们开始正视PUA的危害。它不像拳头那样显而易见,却能悄无声息地摧毁一个人。她的朋友回忆,包丽曾说想成为一名公益律师,帮助那些被伤害的女性。可她自己,却没能逃出伤害的牢笼。她的遗物里,有一封未寄出的信,写给未来的自己:“希望有一天,我能原谅自己,也原谅这个世界。” 包丽的案件,被称为“中国PUA第一案”。它不仅是一场审判,更是一声警钟。今天,包丽的故事仍在提醒我们:精神暴力并非无形,它能杀人于无形。愿每个女孩都能被温柔以待,愿每个心灵都能找到光亮。

0 阅读:147
何仪聊

何仪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