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与中国续签本币互换协议【阿根廷顶住美国压力续签中阿本币互换协议】
据观察者网信息,2025年4月10日,阿根廷央行宣布与中国续签价值350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将原定于2025年6月到期的部分额度延长至2026年6月。此举不仅为阿根廷经济注入稳定剂,更凸显了拉美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务实选择。
中阿本币互换协议始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最初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旨在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此后历经多次续签,2023年两国将协议总额提升至1300亿元人民币(约178.5亿美元),成为阿根廷外汇储备的重要支柱(占其净储备的70%)。此次续签的350亿元人民币是已激活额度的一部分,延期后阿根廷可继续使用至2026年中期,缓解了外汇储备枯竭的压力,并支撑比索汇率稳定。
阿根廷长期面临美元短缺、汇率剧烈波动等问题。截至2025年,其外汇储备仅约250亿美元,而需偿还的外债规模庞大。通过人民币互换,阿根廷可直接以本币结算进口商品、偿还国际债务,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美联社指出,此举为阿根廷经济提供了“喘息空间”。
中阿贸易额在2023年达174亿美元,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本币互换降低了交易成本与汇率风险,促进阿根廷农产品出口至中国,同时吸引中国在能源、基建等领域的投资。
美国国务院拉美事务特使卡罗内多次污蔑中阿协议为“勒索机制”,并以阻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阿发放200亿美元贷款为筹码,要求阿根廷终止与华合作。IMF的投票权由美国主导,此举旨在削弱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维护美元霸权。
阿根廷总统米莱曾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竞选时声称要与中国“断绝关系”。然而上任后,面对经济现实,其态度迅速软化,2023年感谢中方续签协议,2024年派外长访华,并称中国为“重要贸易伙伴”。此次续签协议正值美国财长贝森特访阿前夕,被视为对美施压的明确回应。
针对美国干涉,中方强调合作基于“平等互利”,并批评美方“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指出,中阿合作“从不针对第三方”,且为阿根廷经济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长期将拉美视为“后院”,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拉美国家的合作。阿根廷的选择表明,即便亲美政权也难以忽视中国在经贸与金融领域的不可替代性。类似案例还包括巴西、智利等国扩大人民币结算,冲击美元垄断地位。
未来中阿合作的深化空间还很大,阿根廷计划在能源、矿业、基建等领域扩大对华合作,中国则可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巩固在拉美的影响力。米莱政府虽受制于国内财政紧缩政策,但经济复苏仍需依赖外部支持,中阿合作或成其长期选项。
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如加征关税)加剧盟友离心倾向。阿根廷的案例显示,美国以“胁迫外交”维护霸权的模式正遭遇反噬,而中国以发展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则更具吸引力。
中阿续签本币互换协议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应用,更是全球南北方经济秩序博弈的缩影。在“发展优先”的务实逻辑下,阿根廷的选择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经济自主权与多边合作,才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