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后,毛主席家的保姆再见到他时,双眼含泪的向他诉说着当年狱中杨开慧的遭遇和

酸酸甜甜小苏 2025-04-12 21:44:08

时隔多年后,毛主席家的保姆再见到他时,双眼含泪的向他诉说着当年狱中杨开慧的遭遇和最终遗言。 1957年初春,中南海一间宽敞的会客室内,六十一岁的陈玉英坐立不安。眼前的一切与她记忆中的那个简朴家庭截然不同。她已经快三十年没见到毛主席了。 门开了,毛主席健步走进房间。他比陈玉英记忆中的样子苍老了许多,却依然精神矍铄。看到陈玉英,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玉英,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 陈玉英面对昔日雇主、如今国家领导人的亲切问候,一时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还记得自己,更没想到他会如此亲切地握住她这双粗糙的农村妇女的手。 "去把娇娇和李娃叫过来。"毛主席对工作人员说道。不一会儿,刚放学回来的李敏和李纳走进了房间。 "快叫陈奶奶,"毛主席介绍道,"是她当年一直照顾着你们的开慧妈妈和岸英哥哥。" 两个女孩乖巧地向陈玉英问好。陈玉英眼中闪着泪光——这位当年照顾的小岸英已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而面前这两个孩子却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杨开慧。 时光仿佛倒流到三十年前。1926年,三十岁的陈玉英从韶山来到毛泽东家中。她出身贫苦,曾被父母卖为童养媳,后来辗转在各家做帮工。当时的杨开慧需要有人帮忙照看孩子,才能全心投入革命工作。 初见陈玉英时,毛泽东了解了她的苦难经历,温和地对她说:"你在我们这里帮忙,我们是平等的,我与你是朋友。"这句话让从小被欺凌的陈玉英感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陈玉英不禁露出了微笑。那时她不识字,又说着浓重的湖南话,在武汉街头常常寸步难行。毛主席担心她迷路,亲手在一块布条上写下"武昌都府堤41号陈玉英",让她出门时随身携带。 "主席,记得那次我去买菜回不来,是农讲所的几个学生认出了布条上的字,才把我送回来的。"陈玉英说道。 毛主席笑着点点头:"我记得,那天你回来很晚,我们都担心极了。" 两人相对而坐,回忆着那段艰苦却也温暖的日子。毛主席请陈玉英留下来吃午饭,这位朴实的老人显得有些受宠若惊。当年那个带着她和孩子们东奔西走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一国之主,却依然记得她这个普通的保姆,记得她对家庭的付出。 "主席,开慧牺牲前有交待..."陈玉英哽咽着开口,那些尘封多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毛主席的表情一下变得凝重,他静静地等待着陈玉英继续说下去。中南海会客室里,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1930年。 "那是1930年,您离开去发动秋收起义后的第三年。"陈玉英擦了擦眼泪,"那天敌人突然来了,把开慧、岸英和我一起抓进了牢里。" 狱中的日子是一段难以言表的噩梦。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杨开慧,逼她发表声明与毛泽东断绝关系。但杨开慧始终坚贞不屈,她对逼供者说出的话,陈玉英至今记忆犹新:"我就算死也不会这样做。" "在狱中,开慧知道敌人马上要对她下毒手。她让我和岸英一定要告诉您,她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您的事,她非常想您,让您多保重。"陈玉英说着,泪如雨下。 毛主席低着头,双手微微颤抖:"我知道,我知道......"他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陈玉英继续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历史:"我们在牢里受尽折磨,敌人把我打得腿都瘸了。开慧牺牲后,多亏党组织多方营救,才把我和生病的岸英救了出来。" 回忆起杨开慧的最后时刻,陈玉英内疚地说:"是我没有保护好开慧,害得她被敌人杀害。" 毛主席安慰她说:"你别这么说,真要说的话,也是我的错,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才会被牵连。"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开慧是个好同志,她是为信仰而牺牲,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骄傲。" 陈玉英接着描述了自己被救出后的艰难岁月:"那时我的腿伤得很重,但还是带着狱中就生了重病的岸英,回到了杨老夫人那里。从1926年到1931年,我一直照顾岸英,整整五年啊。" "后来杨老夫人担心会连累我,在我腿伤好了之后,含着泪让我离开。"陈玉英叹息道,"我们一起抚养着开慧留下的三个孩子,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我从未后悔过。" 毛主席听着,眼中的泪水不断涌出。他拉过陈玉英的手:"玉英,这么多年,你受苦了。" 陈玉英摇摇头,又想起了一件事:"1950年,岸英回到韶山找到了我。那天,我们见面时都抱头痛哭。他给了我2万元,说是您特意嘱咐他要找到我,安排好我的生活。" 提到毛岸英,两人都陷入了沉默。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牺牲,是两人共同的痛。 毛主席打破沉默:"开慧和岸英都离开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 几个月后的5月11日,毛主席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字里行间,满是对杨开慧的思念与敬意。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