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军侦察员隆志勇乔装过境侦察,与巡逻的越军擦肩而过被认了出来。 那是1985年的一天,隆志勇伪装成一名普通越南农民,驾驶着装满蔬菜的三轮车,小心翼翼地接近越军关卡。这是他执行的第一百多次侦察任务,本该和往常一样顺利完成,却不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早上好啊,天气不错。"隆志勇用流利的越南语向路上遇到的越军士兵打着招呼,一边悄悄地调到越军频道,收集着关卡的位置、人数和暗号等情报。他的任务已接近尾声,心里还在盘算着回去的路线。 就在这时,一个越军军官向他走来,目光炯炯地盯着他的脸。隆志勇心里一紧,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淳朴神态。这名军官离他越来越近,脸上的表情逐渐从疑惑变成了惊讶,最后凝固成了仇恨。 "是你!中国的隆志勇!"军官突然大喊一声,拔出了手枪。 原来这名军官竟是隆志勇曾经在战斗中击毙的一名越军指挥官的亲弟弟。为了给兄长报仇,他悬赏十五万元人民币寻找隆志勇的下落。这次的偶遇,就像命运的捉弄,让两人四目相对。 隆志勇身形猛地后仰,巧妙地避开了第一枪,同时一手抓起一颗大白菜,用力向军官砸去。军官被砸得一个趔趄,隆志勇趁机跳下三轮车,向桥边狂奔。 "拦住他!开枪!"军官大喊着命令。 桥上的越军士兵闻声望去,见一名农民在逃跑,纷纷举枪射击。几声枪响过后,隆志勇感到背部和肩膀传来一阵剧痛,温热的鲜血很快浸透了衣服。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向前冲去。 "我干掉那个中国兵了,现在回去领赏了哦!"一名越军士兵得意地喊道。 在生死一线之际,隆志勇纵身一跃,跳入了桥下湍急的河水中。刹那间,冰冷的河水包围了他,血液在水中迅速扩散开来。越军士兵们站在桥上欢呼雀跃,以为终于除掉了这个让他们头疼的中国侦察兵。 河水湍急而深,很快就将隆志勇冲离了越军的视线。虽然中了几枪,但所幸都没有击中要害。他借着河水的力量漂流,最终在下游几公里处找到了一个小岛,暂时避难。 在小岛上,隆志勇用树叶包扎伤口,靠采集野果维持体力。他清楚地知道,越军一定会沿河搜寻他的尸体,所以他必须保持耐心和警惕。 第二天,当一架中国军队的直升机飞过上空时,隆志勇用尽最后的力气,挥舞着一块红色的布料。幸运的是,直升机上的人发现了他的信号,立即降低了高度。很快,救援人员将他安全地带离了险境。 隆志勇被直升机救回后,虽然身受枪伤,但他首先想到的还是任务。他坚持将获得的情报立即汇报给上级,这些信息对于后续军事部署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为他处理伤口时,他始终保持清醒,详细描述了越军关卡的布防情况。 "这次任务虽然有惊无险,但收获不小。"伤愈后,隆志勇在战友们的围坐中淡然地说道。在军营里,他并不愿多谈自己的"壮举",更多时候是在讨论如何改进侦察技巧。 这次1985年的惊险经历只是隆志勇8年军旅生涯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侦察兵,他共执行了120多次侦察任务,与战友们一起消灭敌人46名,俘获15人。正是这些出色的表现,让他先后荣立3次一等功、4次三等功,并被授予了"侦察英雄"的称号。 隆志勇善于借助自然地形进行侦察活动。有一次,他带领五名战友前往敌后侦察时,得到情报说有六名越军特工计划潜入中国军队驻地。隆志勇带领战友们埋伏在预定路线上,耐心等待。 "大家注意,越军特工随时可能出现,不要放松警惕。"隆志勇低声提醒着。不久后,六名越军特工果然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隆志勇一声令下,战友们迅速行动,只用了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成功活捉了一名越军班长,击毙了其他五人。 被俘的越军班长在隆志勇的审讯下,提供了大量敌方重要情报,为我军后续行动提供了宝贵参考。这次成功行动,被编入了侦察兵作战教材,成为经典案例。 另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行动发生在越军派遣精英小分队到边境挑衅时。隆志勇带领十几名精兵悄然出发,经过仔细侦察,发现敌人分散在几个阵营,互相支援,形成坚实防御体系。 面对这种情况,隆志勇制定了夜间突袭计划。行动中虽然他不小心惊动了敌人的军犬,但他迅速击毙了两条军犬,战友们也立即行动起来,一举摧毁了敌人营地,取得了全胜,而我方无一人伤亡。 越战结束后,隆志勇并没有离开边境,而是投身于为期5年的边境排雷任务。"排雷是一项危险的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不能有丝毫马虎。"他常这样告诫战友们。在他的带领下,边境地区的数千枚地雷被成功排除,保障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全。
1982年,越军341师副参谋长阮春山突然主动向我国投诚,这一举动让前线部队上下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