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次针对中国,走的是当年对付日本的老路!看现在的局势,他们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只要供应链彻底成型,美国根本不用动武,就能达成目标。至于目标是什么?显然是想把中国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上挤下去。 回头看看上世纪的日本,当时美国是通过削弱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来摧毁它的经济竞争力,今天美国拿这个套路对付中国,步伐已经走了一大半。 先看美国的第一步棋:推动供应链外迁。他们把中低端制造业往东南亚、印度赶,想复制当年 “亚洲四小龙” 替代日本的剧本。比如越南胡志明市的工业园,厂房租金涨到离谱,福建、广东的工厂成批往那里搬。苹果、耐克这些企业也跟着起哄,在印度、越南设厂。 但问题来了,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根本跟不上。越南做个手机壳没问题,但要组装高端手机,70% 的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印度更夸张,造个汽车发动机,40% 的零件得从中国运过去。这种 “组装工厂” 模式,说白了就是换个地方贴中国标签,美国想借此削弱中国供应链地位,简直是自欺欺人。 第二步是加关税和技术封锁。美国对中国 37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19% 的关税,芯片、光刻机这些关键技术更是全面断供。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高端芯片一度断货,但人家反手就搞出了昇腾芯片,28 纳米制程全自主化。中芯国际 14 纳米工艺良品率也提升到 92%。美国以为能卡住脖子,结果反而逼出了中国的自主创新。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也遭殃。英特尔 2024 年营收暴跌 32%,美光市值蒸发 280 亿美元,这哪是在制裁中国,分明是在割自己的肉。 第三步是搞 “小圈子” 供应链。美国拉拢 13 个国家签了 IPEF 供应链协议,想绕开中国重建产业链。但这个协议就是个空架子,连关税减免都没提,成员国根本没动力配合。越南、印尼这些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中国,64.2% 的经济增长都靠中国带动,谁会真的跟美国一条心?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直接说,不想看到亚洲分裂,这话已经很给面子了。不过,美国这三步棋确实让中国难受了一阵。珠三角的小工厂订单锐减,有些不得不关门。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打出 “双循环” 组合拳。 国内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光伏这些产业爆发,比亚迪 2024 年销量超过特斯拉,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 37%。国际市场上,“一带一路” 让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贸易额激增 1.25 万亿美元,巴西大豆、俄罗斯能源成了新的战略支点。美国想孤立中国,结果中国的朋友圈反而越扩越大。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的供应链转移计划到底成了几成?从数据看,越南、印度承接了部分中低端制造,但高端产业还是绕不开中国。波士顿咨询的报告说,美国对中国加征 60% 关税,自己得承担 6400 亿美元成本,而中国通过开拓新市场,贸易额反而增长了。更搞笑的是,美国企业为了规避关税,反而在中国周边建厂,再把产品转口到美国。2025 年 1-3 月,经越南转口到美国的货值就达 280 亿美元,同比涨了 35%。这哪是在转移供应链,分明是在给中国做嫁衣。 美国最大的误判,就是低估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的国家,从稀土加工到港口机械,从 5G 基站到高铁,全产业链优势无人能敌。就算美国把关税加到 104%,中国的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还是能通过墨西哥、东南亚绕道出口。更要命的是,中国在关键领域已经实现反超。2025 年,中国高铁占全球总里程的 2/3,5G 基站占全球 80%,光伏面板产能超 80%。这些领域美国根本替代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越做越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结局未必相同。日本当年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是因为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出口。而中国有 14 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有全产业链的制造能力,有 “一带一路” 的战略布局。美国想复制对付日本的成功,却忘了中国不是日本,现在的国际环境也不是冷战时期。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
美国这次针对中国,走的是当年对付日本的老路!看现在的局势,他们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
红尘漫步坊
2025-04-13 13:10: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