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架歼-7X试飞时两次出现故障,雷强指出发动机有问题,可设计师却用脑

星辰点点照前行 2025-04-13 23:09:37

1993年,一架歼-7X试飞时两次出现故障,雷强指出发动机有问题,可设计师却用脑袋担保没问题,于是雷强又冒死试飞9次,结果9次飞机都出现故障。 雷强出生在陕西绥德,长大后,他一门心思想当飞行员,可第一次招飞体检时,视力没达标,没过。第二年他卷土重来,总算过了关,进了航校。 雷强脑子活,学东西快,飞初教机时,他是班里第一个放单飞的。到了部队,他又成了技术尖子,飞遍了各种高难课目。后来,他被挑进试飞部队,这可是个要命的活。 试飞员不是开现成的飞机,而是要验证新家伙,稍不留神,飞机可能就失控。雷强干这行,靠的是真本事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 他飞过K-8教练机,试过尾旋,承受了10个G的过载,飞机骨架都快散架了,他硬是把飞机带回来。还有一次“枭龙”试飞,前轮掉了,他愣是稳住飞机安全落地。 30多年,他飞了3500多小时,试过34种机型,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空军功勋飞行员的金章,妥妥的航空界大牛。 1993年,雷强接手了歼-7X的试飞任务。这款飞机是歼-7系列的改进型,目标是提升性能,适应现代空战。 1974年开始研发,原本想造轰炸机,后来改成战斗机。它的优点是便宜、皮实,性能也不赖,服役几十年都没退役。不过,歼-7也不是没毛病,早年出过不少事故,甚至坠毁过。 歼-7X的研发,就是想解决这些老问题,同时加点新花样,比如提升速度、改进座舱。雷强当时不是首席试飞员,负责地面指挥。 第一次试飞,飞机刚飞没多久,试飞员就报告动力不稳,差点失控。雷强赶紧让飞机回来,检查了一圈,啥毛病没找到。 设计团队和制造方拍胸脯说,发动机没问题,绝对可靠。可试飞员不干了,说啥也不敢再飞。设计方急了,这项目要是卡住,研发进度全得泡汤。 雷强琢磨半天,决定自己上。他不是逞能,而是觉得不飞就没法找到真相。 第一次试飞,雷强亲自开飞机,飞到高空测试机动,果然,发动机抖了一下,动力不稳。他赶紧调整,安全落地。检查后,还是没毛病。 设计方一口咬定是操作问题。雷强不信邪,又飞了一次,结果老毛病又犯了。接连三次,都是高空机动时动力掉链子。雷强急了,找领导拍桌子,说这飞机发动机肯定有问题。 设计方顶着压力,整改了八个月。雷强又飞了一次,问题还是没解决,高速俯冲时动力又没了,飞机差点摔下去。接下来几次试飞,毛病反反复复。 雷强一共飞了九次,每次都跟死神擦肩。设计团队终于服软,承认发动机设计有缺陷,跟飞机的匹配出了岔子。经过好几轮改进,问题才算彻底解决。 这九次试飞,雷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牛,而是为了让飞机更安全。他知道,试飞员的责任不是飞着玩,而是要找出毛病,保住战友的命。 歼-7X的试飞暴露了发动机的问题,也让研发团队吃了教训。也反映了那时候航空工业的一些短板。雷强的坚持,硬是把问题揪出来,为后来的改进铺了路。 歼-7X后来没大规模装备,但它的试飞经验没白费。雷强接着干了更大的事——歼-10的首飞。歼-10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机,意义不言而喻。 1998年,雷强作为首席试飞员,亲自把歼-10送上天。那次试飞,他准备了整整十年,飞之前还特意去了国外培训。歼-10的成功,跟他在歼-7X上积累的经验分不开。 雷强飞歼-10的时候,已经是个老兵了,但他一点没懈怠,每次试飞都当最后一次来飞。后来,他还参与了K-8、“枭龙”等项目的试飞,带教了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飞行员,帮中国航空在国际上挣了不少面子。 2015年,雷强因为年龄大了,从试飞员岗位退下来。可他没闲着,转行去做研发顾问,继续为航空工业出谋划策。 有人劝他去干民航,钱多又安全,雷强摆摆手,说他飞的不是钱,是国家的未来。这话听着挺高大上,但雷强就是这么想的。他一辈子没想着发财,只想让中国的飞机飞得更高更稳。 歼-7X的九次试飞,只是他生涯的一个片段,但这九次,折射出中国航空从磕磕绊绊到一步步强大的过程。 设计团队的失误,不是谁故意使坏,而是那时候技术底子薄,经验少,犯错在所难免。雷强没怪他们,他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命去补这个漏洞。他的坚持,换来的不只是一架飞机的改进,还有整个行业的进步。

0 阅读:908

评论列表

ACE

ACE

16
2025-04-14 08:46

不会是传说中得歼七F吧,下颚进气,解决了不能超视距空战的问题,因为有了歼10,没有列装

猜你喜欢

星辰点点照前行

星辰点点照前行

星辰点点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