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我也要说,六七十年代我们广西没有养懒汉的条件,懒汉是人人讨厌的,不受欢迎的,是讨不到老婆的。我认为,养不养懒汉,关键不在实行什么生产方式,而在于是不是按件取酬的设计。记得我是十四岁放插田假时开始被我母亲叫去生产队插秧的,我看到秧盆上面放着一块红色的竹片,我们叫牌子,一盆秧有一块。插秧时,我母亲叫我先把牌子拿过来放到口袋里。小孩子插秧也要按照株行距和株数来插,记工员会经常来检查各人插得合不合规格。当天插秧拿到的牌子到了天将入黑收工时要交给记工员,记工员会登记在我母亲的名下。经常听大人说村上某某等几个妇女是插秧能手,拿到的牌子最多。高中毕业后,我参加过生产队育秧,原来,育秧也是按担记工分的,挑一担粪水或一担土杂肥都是发一块牌子,记工员站在路旁一个一个发。只见人们争先恐后的挑着粪水一路小跑,生怕比別人少挑了。帮母亲去生产队的花生地挖过花生,挖花生也是按斤记工分的。我参加过一次生产队背木头的劳动,只见每根木头上都用毛笔写有工分数,大的木头工分多小的工分少,各人按照各人的能力去挑选工分尽量大的木头去背。我是1979年高中毕业的,回村刚遇上夏收双抢农忙,我被队长委任为收割组的小组长。主要任务是登记谁早退迟到和认领收割的地段。一个组八个人,四个妇女收割,三个男人打谷,一个管拣禾衣装稻谷入箩筐。我发现,每个人都要配合才能收割得快,任何一个人偷懒都会影响收割进度。就我观察,除了有迟到的外偷懒的人是没有的,打谷的男人烧烟会耽误一点时间是有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收割时天气热汗流不停,衣服都湿透了,干活和走路都是打赤脚的,脚被稻茬割得又痛又庠,挑稻谷去晒谷场时走的路直烫脚。稻谷挑到晒谷场要过秤,由仓库管理员记录在每个组名下,收割稻谷多少直接关系到工分的多少。收割了一季水稻,我对种田便产生了恐惧心理,特别是害怕夏天收割水稻,又热又流汗又痛又痒又辛苦,到了九月我重进校门复习参加高考了。一复习就是两年,没考上,本来还想复习多一年,刚好赶上分田到户,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种地,没办法呀,我只好回家帮母亲种地了。分田前,我家只是母亲一个劳动力挣工分,全家六口人的口粮全靠我母亲挣工分换来的。家里还养了两头猪,十几只鸡,几只鸭。有两块旧宅基地有半亩多,都种满菜以供人吃和喂猪,生产队另外分了六分自留地,这些都是依靠我母亲一个人打理的,我几兄弟都去学校读书,也帮不上什么忙。那时候,我没见过一个人是懒的,包括单身汉。通常,单身汉都是没文化头脑简单点的,队长派工时专派別人不愿意干的活给单身汉去干,反而是最辛苦的。比如放牛这活一般人不愿意干,就是几个单身汉包了。放牛员最辛苦了,耕田时牛走多远人就走多远,特别是有水的田,泥土会粘脚,每走一步都吃力。我干过一会儿这个活,太累了,叫我干真的不愿意干。还有,看牛员必须天濛濛亮去赶牛出栏到水塘等牛尿,等完牛尿还要把牛栏的牛屎清理干净,然后和牛尿一起挑到生产队粪坑倒掉。村边的几个粪坑近倒是好办,最难的是翻山越岭的十几条冲沟都有粪坑,也要看牛员把牛屎牛尿挑过去,实在太辛苦了。所以,生产队看牛员工分是最高的,谁也不会有意见。哪时候,谁当懒汉都会被歧视,经常挨队长批评,分组劳动时谁都不愿意搭伙。最要命一条,懒汉没有女人愿意嫁,在工分就是粮食的年代,哪个女人愿意嫁个挣工分少的男人?再说,一个家庭中,谁又愿意自己的家里出个懒人分少粮食,这是明摆着自家吃亏呀!分田后,我们家除了我中断了学业,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只读了小学便掇学开始帮家里干活了。分田后不像集体时,一个人很多活干不来。生产队时我们家只有母亲一个人挣工分,整个生产队只有三分一的人从事生产。分田后第一年,我家便有五个人干活了,当然干什么活都比大集体时要快。但是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就是耽误了三个读书的孩子。很多家庭都让只读了小学的子女掇学了,特别是女孩子读初中的很少。
打死我也要说,六七十年代我们广西没有养懒汉的条件,懒汉是人人讨厌的,不受欢迎的,
修正好说事儿
2025-04-14 02:36: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