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汽车流通口的朋友喝茶,收集到一线销售的真实反馈,现在高端纯电品牌产品线下

假硬真电 2025-04-14 10:38:27

前两天跟汽车流通口的朋友喝茶,收集到一线销售的真实反馈,现在高端纯电品牌产品线下探以后,客群特点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本人是特别反对用价格财富来区隔人群,但是一线的反馈很打脸:同一个品牌大概以25万(起售价)为界,25万以上很在乎品牌、服务、调性……对价格不那么在乎,从选型到下单时间不会太长,而且服务、车衣等二次消费附加值也高

25万以下似乎更在乎价格,拉锯周期明显拉长几倍,在不同的经销商甚至全国范围之内比价,PUA车企/销售的理论一套一套的,生怕多花一分钱,也几乎贡献不了多少后市场的二次消费。

再看经济型品牌,15万以下简直是品牌建设的天坑,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有一个给车企机会的优越感,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很重,几乎没有后市场消费。各种群里天天讨论的话题很大一部分就是买亏了、维权、薅羊毛……

这种表象的背后其实体现了汽车消费的二元性:资产和消费属性。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特别反认知的逻辑,越贵的车其实在其消费人群支出中的占比越低,越便宜的车反而对其用户来说支出占比越高,甚至是信贷包袱。因此,越贵的车越贴近消费品属性喜欢很重要,越便宜的车反而越具备资产属性,不能吃亏甚至还得挣点儿。

0 阅读:0
假硬真电

假硬真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