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3日,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拍下了这张照片,而这也是他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那天早晨,雷锋乘坐的火车经过武昌火车站,由于换乘的火车还需要等好几个小时,因此雷锋和几个同车厢的年轻人决定去看看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 自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后,就成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毛主席为此还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著名诗句。 雷锋这次是第一次出远门。 就在前不久,辽宁鞍钢在他的家乡湖南望城招工。 辽宁鞍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恢复生产的钢铁联合企业,当时正值全国大炼钢,很多人响应号召,纷纷报名。 当时的雷锋还叫雷正兴,在县委当通讯员,为了响应国家“大炼钢铁”的号召,他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也踊跃报名,并通过了政审。 在临去当工人之前,他决定改名为“雷峰”,意即“攀登高峰”,在向领导汇报后,领导认为把“峰”改成“锋”,意思是“到鞍钢打冲锋”更有意义。 1958年11月12日傍晚,雷锋和与他一起新招的数百名工人在长沙火车站,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当时的火车还靠蒸汽机车牵引,时速只有40公里/小时,因此雷锋一行人要在车上度过漫长的时间,好在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火车于清晨抵达了武昌火车站。 在得到招工领导的批准后,雷锋跟着几个年轻人搭乘公共汽车,来到了长江大桥。 浩荡的长江就在眼前,江上的机船不时发出几声沉闷的汽笛声,但最醒目的还是横跨在长江上雄伟的大桥,让人望之目眩神驰。 只见整座大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双向铁路,上层建有4车道公路。有人告诉雷锋,长江大桥的桥身为3联连续桥梁,一联有3孔,一共是8墩9孔,而每个孔的跨度又有128米。 听到这里,雷锋激动不已,他兴奋地说道:“下层铁路桥是钢铁造的,上层公路桥也是钢铁造的,这得多少钢铁呀!” 雷锋望着巍峨的大桥,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到桥下不少人在留影,于是雷锋走到桥头堡下,站在长江边,背后就是那让他为之自豪的长江大桥,他右手臂上搭着一件毛衣,左手提着一个苇编提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拍下了这张极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拍完照片后,雷锋和同伴又来到了宽阔的桥面上,望着身边不断疾驰而过的汽车,雷锋愈发坚定了要为祖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奋斗到底的决心。 那天剩下的时间里,雷锋和同伴们走完了长江大桥,又远眺了著名的黄鹤楼,后来他们还逛了商店…… 雷锋很珍惜这张照片,他走到哪里都会把照片带在身边。 1960年,雷锋响应号召,参军入伍。 据雷锋的战友说,他在部队里,很喜欢把这张照片拿出来给大家看,他得意地指着照片上的长江大桥,对大家说:“上头跑汽车,下头跑火车,都是钢铁造的,可漂亮了。” 如今,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2年了,但是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爱心温暖别人,从而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1958年11月13日,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拍下了这张照片,而这也是他生前最喜欢的
趣叭叭呀
2025-04-14 10:54:40
0
阅读:307
用户17xxx55
这身装备,加上他的摩托车,妥妥富二代啊!!
用户10xxx10
“还远眺了著名的黄鹤楼”。当时哪有黄鹤楼?江边的那个什么楼因建大桥拆了。后来的楼是84年建的。
征程
汉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