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的另类风景——“小板凳”议事展开基层治理新图景 在兰州新区的社区院落、乡间广场,一张张小板凳围成的议事圈,正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通过“小板凳会议”“庭院板凳会”“唠嗑会”等形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唠家常中化解,干群关系在面对面中升温,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徐徐展开。“小板凳会议”解决身边“关键小事”在经纬印象社区,每月一次的“小板凳会议”已成为居民最信赖的议事平台。自推出以来,社区累计召开20场会议,解决75件民生难题,吸引500余人次参与。从地下室照明改造到共享晾衣杆安装,从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到邻里纠纷调解,居民提出的“关键小事”件件有回音。 经纬印象社区“小板凳会”现场“过去反映问题像‘踢皮球’,现在当场就能得到回应!”居民李大爷感慨道。社区创新推出“问题分级处理机制”,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联合部门限时办结,重大问题提交议事会协商。这一模式推动问题解决率达80%,电机厂保障房小区门前安心路桩安装、和盛堂小区适老化改造等民生项目高效落地,赢得群众点赞。西岔镇新康村的农家小院里,综治干部、民警、网格员与村民围坐一圈,围绕生活垃圾清运、政策宣传等议题展开讨论。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环境整治周”行动,推出方言版“网格微课堂”。 新康村“庭院板凳会”现场“从‘坐等上门’到‘主动问需’,干部作风更实了!”村民张大姐感叹。通过“庭院板凳会”,西岔镇已解决网格服务类问题32件。未来,该镇将把这一模式扩展至全域村组,每月固定召开会议,定期公示整改结果,确保事事有着落。“唠嗑会”唠出居民自治新气象傍晚时分的文曲中心社区广场,干部与群众围坐唠嗑的场景已成常态。没有主席台、不念讲话稿,居民随口提出的问题往往次日即获响应。针对居民王阿姨反映的建筑垃圾混投问题,24小时内完成清理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业主陈先生投诉的车库塌陷隐患,经现场勘查后一周内启动修复工程。“现在干部就像自家邻居,心里踏实!”居民们纷纷表示。这种“即提即办”的响应机制,配合“问题台账销号管理”,让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40%,物业投诉量下降65%,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 文曲中心社区“唠嗑会”现场在栖霞社区,一张小板凳、几杯热茶,居民与社区干部围坐一堂的庭院议事会,正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针对人口激增带来的管理挑战,栖霞社区创新推出“吐槽大会”“栖”号有约书记接待日、网格长接待日、庭院议事等多元协商模式,系统整合法治与德治、协商与执行、预防与化解等治理要素,成功打通诉求梗阻、激发自治活力。近一年来,社区累计开展协商活动12场,吸引300余名居民参与,解决荷兰小镇地库建筑垃圾堆放、铂墅云府充电桩安装、瓦萨公馆物业欠薪等民生问题80余件,收集社区建设建议20余条,实现“民情直通、问题快解”。 “小院议事”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中川镇元山村以党建引领打造的“小院议事”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在村民刘大爷家的小院里,村干部与村民每月围绕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议题展开讨论,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自治链条。村党支部牵头建立“四会联治”机制(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将政策落实、矛盾调解等事项交由群众共商共议。去年通过“小院议事”推动完成村道拓宽、灌溉渠修缮等工程,村民自筹资金占比达30%。“现在村里的事不再是干部‘拍脑袋’,我们提的建议能被写进实施方案。”村民马秀丽指着新硬化的文化广场自豪地说。 元山村“小院议事”现场元山村正深化“小院+”治理模式,将议事功能拓展至政策宣讲、法治建设、文明评选等领域。在“小院+三评一创”活动中,通过群众评议推选出“最美庭院”“孝善家庭”,带动乡风文明提升;依托“小院+法治课堂”,邀请法律顾问以案说法,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5起。 (来源丨兰州新区融媒体中心)
兰州新区的另类风景——“小板凳”议事展开基层治理新图景 在兰州新区的社区院落
之瑶玩转趣事
2025-04-14 13:2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