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有个真相很多人不愿承认:儿子,确实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力量”。 虽然有些人不以为然,觉得儿子平时没什么用,甚至成天只会给家里添麻烦。 但是一旦家里出点大事儿,或者老人生病住院,你就会发现:这个儿子的作用,真的无法替代。 即使平时再平庸、再窝囊,关键时候有儿子在,家庭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一个家庭,不管平时多么不依赖儿子,都得有个儿子,心里才能踏实。
01 遇到麻烦,有撑场面的人。 现实里,不管你承不承认,一个家庭有儿子,遇事时底气就是不一样。 尤其是在遇到麻烦或者争执的时候,儿子的身份和态度,往往是最具威慑力的。 很多父母觉得,平时儿子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成天在外面跟朋友混,有个儿子也没啥用。 可当家庭遇到外人欺负,或者纠纷扯皮的时候,儿子的存在,就能让别人收敛三分。 之前在小区里看到过一件事,有个老大爷因为电动车停车位的问题,跟别人吵起来,对方仗着年轻气盛,还动手推搡。 大爷一个人根本招架不住,最后还是儿子赶到现场,气势汹汹地上前理论,那人立刻怂了。 说实话,社会上有些事,靠道理讲不清楚,靠老人的面子也说不通。 真到了关键时刻,有个儿子撑场面,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
02 生病住院,有儿子陪床,心理有底。 现实里,老人生病住院时,有没有儿子照顾,感受真的不一样。 虽然说,女儿心细,会更贴心地护理,但是大医院里,人来人往,各种手续繁琐。 这时候,有个儿子在,站在床前,打点各种事宜,老人心里就会觉得有底气。 之前有个亲戚,因为老伴生病住院,女儿和女婿倒是来得挺勤快,可总觉得有点不踏实。 直到儿子从外地赶回来,站在病房里,安排这个,联系那个,亲戚才终于放下心来。 毕竟在传统观念里,儿子就是家的主心骨,能替老人分担压力,安抚家里的其他成员。
03 继承香火,传承家业的责任。 现实里,很多老人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希望有个儿子来继承香火。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家庭里,儿子就是家族的延续,传宗接代的“使命”天然落在他身上。 虽然现代社会对这种观念有所淡化,但实际上,很多老人骨子里依旧在意这个问题。 有个熟人,平时总说自己不在意儿子和女儿的区别,但真到家里商量买房、立遗嘱的时候,还是希望房产留给儿子,将来能照顾祖坟和香火。 这种心理说白了,就是一种寄托和归属感。 有儿子在,老人觉得家族还能延续,香火不至于断了。 而且在传统场合,比如扫墓、家族聚会时,有儿子站在前面,老人心里就觉得踏实。 说到底,一个家庭有儿子,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平时也许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作用; 但真到了关键时候,往往就是儿子站出来,撑起这个家的面子和气势。